李中華

發布時間:2024-03-08

個人簡介:

李中華,男,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碩士生導師。在多孔碳化矽陶瓷、混凝土材料設計與耐久性、綠色環境友好型材料、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磷酸鎂水泥材料及超快速硬化水工材料性能研究與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後承擔或參與了國家某部委項目、水利部公益項目、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中央高校基金,國家博士後基金、江蘇省博士後基金、湖南省博士後基金項目,以及與吉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合作項目。同時為安徽天長、定遠、全椒等地區大、中、小水庫的出險加固提供近數十項第三方質量安全檢測。基于上述研究,取得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共發表論文4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近20項,其中授權16項,獲得大禹水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商業聯合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南通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相關技術在江蘇揚州、淮安等地區的多家建築材料企業進行了推廣和應用,新增利潤近1.5億元。

 

學習工作簡曆:

1996.9—2000.07 哈爾濱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專業,本科;

2002.9—2004.07 哈爾濱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專業,碩士;

2004.9—2009.03 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師從巴恒靜資深教授;

2000.7—2002.8 吉林建設開發集團,技術負責人;

2009.5—至今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碩士生導師;

2010.5—2012.12 河海大學水工結構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合作導師馮樹榮院長、蘇超教授;

2014.9—2015.9美國加州大學爾彎(歐文)分校,高級訪問學者,合作導師孫立志教授。

 

一、研究方向

1、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研究與設計;

2、水利工程防護及超快速修補材料與技術研究;

3、多孔碳化矽陶瓷;

4、工業廢渣綜合利用與環境友好型材料開發;

5、磷酸鎂水泥、硫鋁酸鹽水泥基材料研究與應用。

 

二、主要科研項目

縱向項目:

1、國家XXX重點項目子項目,高原嚴寒地區XXX” ,(負責,編号XXX,主持,在研)

2、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向經費子課題,201201040-03、寒區水工結構混凝土增壽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2012/01-2014/12、結題、主持;

3、水利部支撐計劃子課題,2012BAB03-B02、沿海大規模開發圍墾工程關鍵技術研究、結題、參與;

4、江蘇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水處理污泥低溫水泥熟料産業化及應用研究、Bk2010075、結題、參與;

5、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3CEM004、磷酸鎂水泥保溫牆體材料配制機理與應用技術研究、2014/01-2015/12、結題、主持;

6、長江科學院開放基金,荷載--凍融循環協同下水工結構混凝土,2017/07-2018/06、結題、主持;

7、河海大學淮安研究院開放基金,磷酸鎂保溫牆體材料的配制機理, 2013/11-2014/11、結題、主持;

8、中央高校業務經費項目,2010B25314、海上風電鋼筋混凝土平台結構腐蝕機理及防護技術研究、2010/01-2012/12、結題、主持;

9、中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20110491348、冰雪路面混凝土在氯鹽與荷載耦合下抗剝蝕性能研究、2010/01-2012/12、結題、主持;

10、江蘇省博士後基金,1101019C、混凝土工程浪濺區快速修補材料配制技術及機理研究、2010/01-2012/12、結題、主持;

11、湖南省博士後基金,海上風電鋼筋混凝土結構腐蝕機理研究、結題、主持;

12、河海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423411、災後混凝土工程快速修補材料機理及應用性能研究、2009/09-2011/08、結題、主持;

 

橫向項目

1、吉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項目,玄武岩纖維生态防護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結題、主持;

2、天津水利科學研究院項目,永定河堤防灌漿加固試驗研究,結題、主持;

3、天津水利科學研究院項目,永定河堤防治理防滲牆技術研究,結題、主持;

4天津水利科學研究院項目,砼抗硫酸鹽侵蝕自由膨脹率及電鏡試驗,結題、主持;

5江蘇省泗洪紅星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結題、主持;

6江蘇省全椒縣新光等水庫出險加固項目,結題、主持;

7安徽省滁州芝麻水庫出險加固項目,結題、主持;

8、安徽鳳陽縣山湖等六座水庫出險加固項目,結題、主持;

 

人才及其它項目

1、國家留學基金委留學基金,2014.09-2015.09

2、宿遷市領軍人才項目,低溫熟料工藝高效處理垃圾焚燒飛灰和脫硫灰渣的機理研究以及在管樁生産中的應用技術,2018/01-2020/12、結題、主持;

3、河海大學引進人才基金項目,寒區路橋混凝土抗鹽凍損傷性能評價及快速修補技術研究、2009/06-2012/05、結題、主持;

4、指導校級,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新型磷酸鹽水泥牆體材料制備技術及機理研究;

5、指導指導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硫酸鹽侵蝕對水泥基材料氯離子依時擴散系數的影響。

 

三、    授權專利

1、李中華,高威,應國兵,徐輝,蘇超,房德民一種利用沖洗碎石和機制砂産生的淤泥制備的免燒磚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201910428724.9.

2、李中華,蔡喆,高威,徐輝一種淤泥燒結磚及其制備方法已授權,專利号:ZL201910449848.5.

3、李中華重金屬離子固化産物長期穩定性試驗裝置和試驗方法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201610229989.2

4、李中華一種Cl-SO42-的固化材料.  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201410262101.6 

5、李中華,李陽,徐輝,楊金良磷酸鹽和氧化鎂在垃圾處理場防滲中的應用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 201410270767.6

6、李中華,徐輝,周傑一種磷酸鎂防護材料的噴塗裝置和噴塗方法已授權,專利号:ZL 201310294748.2

7、李中華,蘇超,馮樹榮一種鋼筋鏽蝕臨界[Cl-]/[OH-]的測量方法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201110200194.6

8、李中華、張佳良、蘇超、高赫飛、蔣亞清、承禮清、田曼麗、郭坤磷酸鹽水泥保溫牆體材料已授權,專利号:ZL 201110147025.0

9、李中華、蘇超、蔣亞清磷酸鹽加氣混凝土界面劑已授權,專利号:ZL201110147022.7

10、巴恒靜,李中華一種複合型路橋抗除冰鹽外加劑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200810064004.0

11、馮樹榮,李中華,蘇超一種約束狀态下硬化混凝土抗滲性能測試裝置和方法.發明專利已授權專利号:ZL 201110133365.8

12、楊英姿鄧紅衛李中華關輝巴恒靜檢測新拌混凝土充填性能的裝置已授權專利号:ZL 200610010271.0

13、李中華,蘇超,馮樹榮一種鋼筋鏽蝕臨界[Cl-]/[OH-]的測量裝置實用新型已授權專利号:ZL 201120255863.5

14、馮樹榮,李中華,蘇超一種約束狀态下硬化混凝土抗滲性能測試裝置.實用新型已授權專利号:ZL201120165084.6

15、蔣亞清顧越陳龍胡飛龍李中華低導熱加氣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已授權專利号:ZL 201110026059.4

16、楊英姿巴恒靜李中華,鄧宏衛蘇安雙楊少偉,, 付銀新蘭雲飛混凝土早期收縮應力測量裝置已授權,專利号:ZL200410043760.7

 

四、獲獎及榮譽稱号

1、李中華(1/4),磷酸鎂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4 ,省部級;

2、李中華(4/8),特種高性能外加劑研究與應用,中國水利學會,大禹水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3,省部級;

3、李中華(3/10),紙漿黑液增值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發及産業化,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省部級;

4、李中華(第四完成者)一種水泥基材料内養護及的制備方法.教育部科技成果. 2011

5、李中華(3/5)沿海船閘綠色高耐久鋼筋混凝土應用技術研究.  南通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1,市級;

62012年博特杯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72021年博特杯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82020年度河海大學象源獎教金。

 

五、社會兼職

1、中國力學學會會員,江蘇省複合材料學會會員;

2、《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審稿人,教育部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

3、宿遷市管樁有限公司技術副總;

4、吉林水利科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六、著作

1、李中華著(第一作者),《磷酸鎂水泥性能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21.3

2、參編,《混凝土外加劑應用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12

3、參編,《土木工程材料》科學出版社. 2014.2

4、參編,《鋼筋混凝土電化學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22.2

 

七、教學

主講專業課如下:

1、工程材料

2、工程材料試驗

3、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試驗

4、生産實習

5、混凝土外加劑原理與應用(2012

 

八、指導研究生及本科生

指導碩士研究生如下:

李陽、李可可(2014級),傅豪豪、陸秋全(2015級),方肖立、郭進元(2016級),高威、邱佳琳(2018級),李賢(2019級),陳家安、王維政、吳亞坤(2020級),陳翰林、王同亮、夏雪晴(2021級);

指導本科生如下:

李蓉、程帶兄、陳棟(2010屆),路維、袁鋒華、朱宏達、楊曉君、金武君(2011屆),張佳良、郭義、杜吉順(2012屆),周傑、陳芳、何功慶、餘小虎(2013屆),劉雪梅、印翔(2014屆),冉琴、覃印光(2016屆),蘇祖珍、蔡荔玲、李悅(2017屆),許冰倩、代中蘭、張國慶、政印(2018屆),孫廣政、李萌、楊水清(2019屆),賈張恒、蔣金向、張睿義(2020屆),毛萬東、林發卓、嘎瑪美久日吉(2021屆),黃良霞、李賀東、葉子陽(2022屆),王發文、餘小雨、宮曉雨(2023屆)。

 

九、合作單位

美國加州大學爾彎分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喀什大學、吉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濟南建築科學研究院、濟南大學、黑龍江省寒地建築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北京建材院等。

 

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伟德 官网,郵編:210098

電子郵件:lizhonghua77@126.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