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介
張沛,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本科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畢業于東南大學,期間于日本東京大學聯合培養。現為國際薄殼與空間結構協會(IASS)會員,主要從事新型預應力空間結構形态學分析、可展結構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混凝土結構收縮裂縫防控等方向的基礎理論及工程應用研究,主持縱、橫向科研課題十餘項。一作或通訊作者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Composit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學報》等國内外著名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含ESI高被引論文1篇,中科院1區論文2篇、2區論文4篇,土木院一類國際著名期刊論文2篇,單篇最高被引60次;授權發明專利1項,參編施工技術規程2項。
二、教學工作
主講課程:
[1] 本科生課程:《鋼結構》、《鋼結構設計》、《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全英文)、《鋼結構課程設計A》(結構專業)、《鋼結構課程設計B》(橋梁專業)、《Course Design Work for Steel Structures》(全英文)
其中,作為骨幹教師參與講授的《鋼結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 研究生課程:《大跨空間結構》(碩士全英文)、《高等鋼結構》(博士生)
教學獲獎:
[1] 2023年第十二屆江蘇省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智能建造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特等獎
[2] 2020年河海大學第二十七屆教師講課競賽(普通組)三等獎
[3] 2020年河海大學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優秀教師
[4] 2023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模型展示組特等獎、加載組一等獎指導教師
[5] 2020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信息技術大賽”A組二等獎指導教師
[6] 2020年河海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老師
[7] 2020、2021、2023年度土木院優秀班導師,所帶班級獲河海大學“張聞天班”提名班級、“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班”、“五四紅旗團支部”等多項重要集體榮譽
三、科研項目
[1] 技術開發項目,新型張拉整體景觀結構成套技術開發,2022.01-2024.12,主持
[2] 國防科研項目,***陣列天線薄膜結構設計,2022.09-2023.12,主持
[3] 國防科研項目,扭簧驅動張拉整體式***仿真分析與優化設計,2023.08-2024.12,主持
[4] 技術開發項目,新型低碳快裝可折展箱式房産品開發,2022.05-2023.06,主持
[5]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智能索杆結構高維多目标形态控制理論及試驗研究,2020.07-2022.12,主持
[6] 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計劃項目,自适應索穹頂結構作動器配置與調控方案的優化研究,2020.06-2022.12,主持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基于非線性規劃理論的複雜張拉整體結構找形分析與預應力優化研究,2020.01-2022.12,主持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自适應索穹頂結構的形态控制理論研究,2018.01-2019.12,主持
[9]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項目,自适應索杆體系靜态控制理論及試驗研究,2019.1-2020.12,主持
[10] 東南大學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項目,智能索穹頂結構的靜态控制理論及高維多目标優化方法研究,2022.06-2023.12,主持
[11] 結構工程學科新教師培育項目,新型張拉整體結構的形态問題研究,2018.6-2019.12,主持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壓水對混凝土靜動态力學性能影響機理研究,2021.01-2024.12,參與(排名2)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考慮材料損傷的自由曲面結構形态創建理論與方法研究,2020.01-2023.12,參與(排名4)
[14] 技術服務項目(819116416),水下圍堰明築法超大斷面隧道綠色建造與風險管控技術研究,2021.07-2023.12,參與(排名2)
[15] 技術服務項目(819116416),南京市江甯區新濟州供水工程水動力模型分析及滲流專題研究,2019.06-2020.12,參與(排名2)
[16] 技術開發項目(823164216),水電站洩洪消能建築物過流面結構縫修複工藝研究,2023.11-2026.08,參與(排名5)
[1] Structural symmetry recognition in planar structure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一作, IF: 5.8, 中科院1區Top, ESI高被引論文, 被引53次, SCI/EI)
[2] Form-finding of complex tensegrity structures using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metho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1 (一作, IF: 6.3, 中科院1區, 被引25次, SCI/EI)
[3] Initial prestr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ensegrity systems based on symmetry and stiff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17 (一作, 中科院2區, IF: 3.7, 國際固體力學頂刊, 土木院一類國際著名期刊, 被引60次, SCI/EI)
[4] Prismatic tensegrity structures with additional cables: integral symmetric states of self-stress and cable-controlled reconfiguration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14 (一作, 國際固體力學頂刊, 土木院一類國際著名期刊, 被引40次, SCI/EI)
[5] Inverse analysis of erection process for prismatic tensegrity structures with redundant cabl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3 (一作, 中科院2區, IF: 4.6, SCI)
[6] Critical buckling state of prestress-stable tensegrity structures solved by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18 (一作, 中科院2區, IF: 3.6, SCI/EI)
[7] Unified Fundamental Formulas for Static Analysis of Pin-Jointed Bar Assemblies. Symmetry-Basel, 2020 (一作, 中科院3區, SCI)
[8]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cast temperature field and early-age thermal stress in zero block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box girders.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2 (一作, 中科院4區, SCI)
[9] 鉸接杆系結構靜力分析的力法基本方程統一形式.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24 (一作, EI)
[10] 含冗餘拉索的棱柱型張拉整體結構成形過程分析.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 (一作, EI)
[11] 約束優化理論和動力松弛技術在張拉整體結構找形分析中的聯合應用. 土木工程學報, 2015 (一作, 土木工程學科國内頂刊, 知網被引15次, EI)
[12] 張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判定及剛度分析. 土木工程學報, 2013 (一作, 知網被引36次, EI)
[13] 一種求解索杆張力結構整體自應力模态的能量方法. 土木工程學報, 2013 (一作, 知網被引14次, EI)
五、聯系方式
郵箱:zhangpei250131@163.com; 20170062@hhu.edu.cn
辦公室:南京市鼓樓區西康路1号河海大學科學館820室
歡迎報考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