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蔣林華,河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本科畢業于河海大學,1987、1998年分别獲得河海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1999年加拿大CANMET訪問學者,先後赴Virginia Tech、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學等單位進行學術訪問交流。2000年晉升為教授,2001擔任博士生導師。現任江蘇省重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江蘇省水工新材料及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計劃A類。曆任河海大學建築材料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建築材料實驗室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開發院副院長,工程材料研究所所長,力學與材料學院副院長等職務。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專題、重大工程科技項目等項目10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0件、軟件著作權5件;發表學術論文490餘篇(其中SCI收錄218篇,SCI他引5460次,H指數39);主編和參編著作、教材、規程标準15部。指導學生獲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獎”、江蘇省三好學生、河海大學研究生“科技之星”、河海大學“海韻風華百佳學生”、河海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等榮譽稱号。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3)和“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個榜單。
學術、社會兼職
現任和曾任的兼職有:國際材料與結構研究實驗聯合會(RILEM)中國分會(China Group)委員、美國混凝土協會(ACI)中國分會(China Chapter)理事、全國高校建築材料學科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教育與人力資源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耐久性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混凝土基本理論及其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港口與航道工程)執業資格考試專家組專家、江蘇省複合材料學會理事(水泥基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建築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矽酸鹽學會理事、江蘇省生态環境材料重點建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市牆體材料革新與建築節能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市混凝土協會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矽酸鹽通報》編委、《河海大學學報》編委、《水利水電科技進展》編委、《混凝土》編委、《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編委、《工業技術創新》編委、《混凝土技術》編委等。
研究方向
(1)智能與功能工程新材料;(2)低碳與生态環境材料;(3)高性能混凝土與裂縫控制技術;(4)修複、防護和加固材料與技術;(5)工程結構的檢測、評估與安全鑒定;(6)牆體材料與節能材料。
業績成果
部分獲獎成果:
1.“碳化對大摻量摻合料混凝土耐久性影響的理論與控制方法研究”,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1)
2.“嚴恺科技獎”,2022年
3.“複雜條件下混凝土制品性能調控關鍵技術及應用”,2019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1)
4.“高性能混凝土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2020年度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1)
5.“海洋環境水運工程侵蝕防治關鍵技術及應用”,202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1)
6.“嚴酷條件下水工混凝土性能調控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2)
7.“深厚表土凍結立井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井壁材料及井壁破裂機理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4)
8.“氯鹽環境鋼筋混凝土侵蝕防治基礎研究”,2021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4)
9.“新疆寒旱區水工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21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5)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2078183):共存離子對生物核酸鋼筋阻鏽劑阻鏽行為的影響規律及作用機制研究,主持
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018YFC1508704):移動送水與水質快速處理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主持
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YFC0401610):極端條件下大壩應急搶險與損毀快速修複技術,專題負責人
4.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5BAB07B04):南水北調工程混凝土病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專題負責人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51278167):疲勞作用對混凝土中氯離子擴散和臨界濃度的影響研究,主持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50978085):溶液組成對混凝土中氯離子擴散和臨界濃度的影響研究,主持
7.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BAB04A05):南水北調工程若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專題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9493600):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長期性能研究,參與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聯合資助)
9.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多軸應力下混凝土的強度和變形特性試驗研究,專題負責人
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鋼筋混凝土結構電沉積修複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11.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粉煤灰活化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12.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江蘇沿海建築耐久性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13.江蘇省水利科技項目(2021018):現代水工混凝土裂縫控制與性能調控關鍵技術,項目負責人
14.江蘇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混雜纖維加固技術在住宅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15.江蘇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科技示範,項目負責人
16.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高性能全級配大壩混凝土在溫度曆程下的性能研究,項目負責人
17.安徽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厚表土層凍結立井鋼闆高強混凝土井壁研究,項目負責人
18.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廢棄混凝土再生集料道路基層應用試驗研究,項目負責人
19.南京市牆體材料革新與建築節能科研計劃項目:非粘土牆體材料建築的裂縫機理及防治對策研究,項目負責人
20.南京市牆體材料革新與建築節能科研計劃項目:自保溫混凝土砌塊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1.淮北市科技計劃項目:煤礦凍結深井C100混凝土成套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2.工程科技項目:三峽工程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項目負責人
23.工程科技項目:複雜條件下水工混凝土結構性态智能監測系統研發,項目負責人
24.工程科技項目:潛明水庫引水工程輸水隧洞混凝土溫控防裂及質量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5.工程科技項目:宿遷市吾悅廣場地下現澆混凝土防滲抗裂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負責人
26.工程科技項目:威海市黃壘河地下水庫工程東浪暖擋潮閘混凝土結構溫控防裂與抗腐蝕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7.工程科技項目: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第二高速下沉大斷面隧道抗裂高性能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8.工程科技項目:天津海河開啟橋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9.工程科技項目:蘇州軌道交通1号線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抗裂、耐久性的關鍵技術研究,專題負責人
30.工程科技項目:無錫市軌道交通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研究,項目負責人
31.工程科技項目:浙江永甯水庫大壩溫控防裂研究,項目負責人
32.工程科技項目:浙江仙居抽水蓄能電站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及溫控防裂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33.工程科技項目:龍固煤礦高強高抗裂鋼纖維混凝土研究,項目負責人
代表性論文(選15篇):
1.Fangfang Zhi, Yu Jiang, Ming-Zhi Guo, Weizhun Jin, Xiancui Yan, Pengfei Zhu, Linhua Jiang*, 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on the carbonation behavior of cement pas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22, Vol. 156, 106756 (SCI, IF=11.4)
2.Guohui Yang, Binbin Na, Weizhun Jin, Fangfang Zhi, Jinghui Zhang, Lei Zhang, Linhua Jiang*, Effect of chloride salt types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reinforcing steel in cement mortar mixed with DNA primer inhibitor,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4, Vol. 148, 105454(SCI, IF=10.5)
3.Zhengxiang Lin, Changsheng Yu, Weizhun Jin, Ming-Zhi Guo, Guohui Yang, Yalu Niu, Jinghui Zhang, Linhua Jiang*, Effect of two-dimensional MXene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ement pastes,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3, Vol. 142, 105185(SCI, IF=10.5)
4.Jing Ming, Xiaocheng Zhou, Linhua Jiang*, Jinjie Shi*,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ow-alloy steel in concrete subjected to long-term chloride attack: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conditions and rust layers, Corrosion Science, 2022, Vol. 203, 110370(SCI, IF=8.3)
5.Jing Ming, Xiaocheng Zhou, Haining Zuo, Linhua Jiang*, Yiqing Zou, Jinjie Shi*, Effects of stray current and silicate ions 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high-strength prestressing steel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 Corrosion Science, 2022, Vol. 197, 110083(SCI, IF=8.3)
6.Chenzhi Li, Linhua Jiang*, Shanshan Li, Effect of limestone powder addition on threshold chloride concentration for steel corro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20, Vol. 131, 106018 (SCI, IF=11.4)
7.Chen-zhi Li, Xiao-bin Song*, Linhua Jiang, A time-dependent chloride diffus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initial corrosion tim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slag addition,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21, Vol. 145, 106455(SCI, IF=11.4)
8.Shaobo Jiang, Song Gao, Linhua Jiang*, Ming-Zhi Guo, Yu Jiang, Chen Chen, Ming Jin, Shuya Bai, Effects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on cement paste properties and chloride induced corros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in cement mortars,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18, Vol.91, 87-96(SCI, IF=10.5)
9.Linhua Jiang, Chenzhi Li*, Chao Wang, Ning Xu, Hongqiang Chu, Utilization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gypsum as an activation agent for high-volume slag concret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205, 589-598 (SCI, IF=11.1)
10. Ming Jin, Song Gao, Linhua Jiang*, Hongqiang Chu, Mengting Lu, FangFang Zhi, Degradation of concrete with addition of mineral admixture due to free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carbonation, Corrosion Science, 2018, 138, 42-53 (SCI, IF=8.3)
11. Jiang Linhua, Liu Zhenqing, Ye Yiqu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large volumes of low-quality fly ash,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4, Vol.34, No.8, 1467-1469(SCI, IF=11.4)
12. Jiang Linhua, Malhotra V.M., Reduction in water demand of non-air-entrained concrete incorporating large volumes of fly ash,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0, Vol.30, No.11, 1785-1789(SCI, IF=11.4)
13. Jiang Linhua, Lin Baoyu, Cai Yuebo, A model for predicting carbonation of high-volume fly ash concre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0, Vol.30, No.5, 699-702(SCI, IF=11.4)
14. Jiang Linhua, The interfacial zone and bond strength between aggregates and cement pastes incorporating high volumes of fly ash, 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 1999, Vol.21, No.4, 313-316(SCI, IF=10.5)
15. Jiang Linhua, Guan Yugang, Pore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 on strength of high-volume fly ash pas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Vol.29, No.4, 631-633(SCI, IF=11.4)
部分著作、教材、規程标準:
1. 儲洪強、蔣林華、徐怡,混凝土材料,化學工業出版社,2022
2.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電化學技術規程(T/CECS 565-2018),中國工程建設标準化協會标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參編)
3. 海洋工程水泥與混凝土材料(“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海洋工程材料叢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參編)
4. 張研、韓林、蔣林華、張子明,聲子晶體的計算方法與帶隙特性,科學出版社,2015
5. 水利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參編)
6. 蔣林華,土木工程材料,科學出版社,2014
7. 張研、韓林、蔣林華、張子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裂縫控制,科學出版社,2014
8. 水工設計手冊(第4卷):材料、結構(第2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參編)
9. 新編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參編)
10. 蔣林華等,HHC自保溫混凝土砌塊(磚)應用技術規程(JG/T030-2009),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11. 蔣林華,水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技術,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12. 蔣林華,混凝土材料學,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13.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工程力學、岩土工程、工程結構及材料分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參編)
授權的部分發明專利:
1.蔣林華、陳磊、牛亞露、靳衛準、職芳芳、楊國輝、儲洪強,混凝土抗裂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2023
2.蔣林華、張靜輝、靳衛準、楊國輝,一種混凝土的外加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2023
3.蔣林華、鄒甯宇、賀新民,一種用于生産高性能和納米級玻璃纖維的裝置及工作方法,2023
4.陸鳳華、蔣林華、陳磊、梁廣雪、牛亞露、靳衛準、職芳芳、儲洪強,提升混凝土極限拉伸性能的外加劑及其制法和使法,2023
5.蔣林華、陳磊、鄧轶凡、靳衛準、贲詢欽、夏锴倫、高頌、職芳芳,一種摻輕燒MgO水泥基材料凝結時間與膨脹率協同調控方法,2022
6.蔣林華、陳赟傑、嚴先萃、朱鵬飛、查捷、宋子健,一種提高氯離子結合率的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2021
7.蔣林華、靳衛準、陳磊、袁浩寰、張曉婕、林正祥、崔曉輝,一種MXene/石墨烯複合導熱流體及制備方法與應用,2021
8.蔣林華、陳赟傑、嚴先萃、朱鵬飛、查捷、宋子健,一種基于間歇通電的高效率電化學脫鹽方法及裝置,2021
9.蔣林華、朱鵬飛、儲洪強,一種基于植物花粉提取液的水泥基材料調熱緩凝劑、制備方法及應用,2021
10.蔣林華、靳衛準、陳磊、韓林、儲洪強、贲詢欽、高頌、張宇衡,基于MXene的大體積混凝土導熱流體及其制備方法,2021
11.蔣林華、陳晨、郭明志、徐鵬、陳磊,基于長鍊生物核酸的複合型鋼筋阻鏽劑及制備方法和應用,2021
12.蔣林華、贲詢欽、孟遠遠、靳衛準、陳磊,一種石墨烯改性混凝土緩凝劑及其制備方法,2021
13.蔣林華、嚴先萃、儲洪強、徐金霞、宋子健,一種基于植物提取液的混凝土抗硫酸鎂侵蝕防腐劑及其制備方法,2020
14.職芳芳、高頌、蔣林華、金鳴、儲洪強、姜少博、盧夢婷,一種用于提高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的外加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2020
15.蔣林華、嚴先萃,一種改性類水滑石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防腐劑的制備方法,2020
16.于影、楊國輝、夏锴倫、蔣林華、白舒雅,一種硫氧鎂水泥基複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2020
17.蔣林華、陳磊、楊國輝、靳衛準、徐鵬、陳晨、徐怡,一種基于複合維生素的氧化鎂緩凝劑、複合氧化鎂及應用,2020
18.蔣林華、陳磊、楊國輝、靳衛準、徐鵬、陳晨、王勇智、李閃閃,一種柚子皮提取液氧化鎂緩凝劑、制備方法以及應用,2020
19.蔣林華、白舒雅、吳丹、宋睿桐、吳宜銳、何俊橋,用于預埋入電極的水泥基材料成型試模,2019
20.蔣林華、金鳴、盧夢婷、姜少博、白舒雅,一種用于監測混凝土中硫酸根離子濃度的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2019
21.蔣林華、金鳴、盧夢婷、白舒雅、姜少博、吳丹、吳宜銳、何俊橋、宋睿桐,一種基于石墨烯/水泥複合材料對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的檢測裝置和檢測方法,2019
22.蔣林華、金鳴、陶德彪、徐金霞、陳敏、尹武曉、查捷,快速生成緻密氯化銀鍍層的方法及其制備的氯化銀,2017
23.蔣林華、金鳴、徐金霞、陶德彪、白舒雅、儲洪強,用于鹽凍環境混凝土性态的監測裝置及方法,2017
24.蔣林華、熊傳勝、郭青湘、陶德彪、蔣鵬、金鳴、高海浪,一種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2017
25.蔣林華、熊傳勝、郭青湘、嚴先萃、宋子健、高海浪、蔣鵬、金鳴,一種鋇基改性膨潤土的制備方法及應用,2017
26.蔣林華、遊渌棽、徐怡、儲洪強、張研,一種水泥基二氧化碳固化劑及其制備方法,2017
27.蔣林華、朱承龍、劉浩、金鳴、蔣鵬、高海浪、嵇文遠,一種壓轉拉疲勞試驗裝置,2017
28.蔣林華、劉浩、朱承龍、喻骁、高海浪、蔣鵬、金鳴、嵇文遠、高國福、李波,一種用于受壓疲勞試驗的自動定位器,2016
29.蔣林華、熊傳勝、宋子健、劉蓉、遊渌棽、王濤,一種内摻納米導電材料的水泥基砂漿傳感電極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2015
30.蔣林華、王濤、宋子健、遊渌棽、熊傳勝、劉蓉、王永亮、李炜,一種固化土氯離子擴散系數的測定裝置及方法,2015
31.蔣林華、熊傳勝、宋子健、遊渌棽、王濤、劉蓉,一種傳感材料的制備方法、傳感材料及其應用,2015
32.蔣林華、濮琦、蔣俣、徐怡、徐金霞,一種用于測定碳化混凝土孔溶液pH值的方法,2013
33.蔣林華、楊虎、蔣俣、張研、徐怡,水泥基材料溶蝕深度的測定方法,2013
34.蔣林華、遊渌棽、王超、嚴海、熊傳勝、王濤、胡傑、那彬彬,一種大摻量磨細礦渣混凝土激發穩定劑,2013
35.蔣林華、朱喬、徐金霞、蔣俣、儲洪強、張研、徐怡、濮琦、楊虎、宋子健,一種高抗雜散電流、氯離子和碳化的混凝土材料,2013
36.蔣林華、儲洪強、蔣俣、于麗波、徐金霞,一種脈沖電沉積修複混凝土裂縫的方法及裝置,2011
37.蔣林華、儲洪強,對混凝土裂縫修複後呈現的表面圖像的處理方法,2009
38.蔣林華、徐金霞、劉大智、陳施英、張浩,用于電鍍和化學鍍的加熱溫控和攪拌設備,2007
教學成果:
1. 《工程材料》,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2021(排名第1)
2. 《混凝土材料》,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2021(排名第2)
3. 江蘇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二等獎,2021(排名第18)
4. 《土木工程材料》,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2013(排名第1)
5. 《建築材料》,江蘇省優秀二類課程,1998(排名第2)
6.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22(排名第6)
7.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排名第1)
8.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排名第1)
9.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排名第1)
10.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排名第2)
10.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1998(排名第1)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伟德 官网,郵編:210098
電子郵件:lhjiang@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