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輝,男,1972年出生,浙江東陽人。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獲得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領軍人才、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岩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河海大學蘇州研究(生)院執行院長、河海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職)。
主要從事軟土工程方向的研究,在軟基加固機理和新技術開發、淤泥固化和資源化利用、土與結構相互作用以及軟土工程固結變形計算理論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和重大工程實際應用。
已累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科技支撐計劃專題、水利部“948”項目和水利部技術示範項目等重大項目8項,參與國家重點基金項目1項。省市科技計劃、基金和重大工程項目約60多項,參與國家重點基金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146篇,出版專著1部(2版),主編和參編指南和規範6部。授權發明專利28項,另有已公開2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2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2)、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1)、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1)等省、部級以上獎合計11項。
研究方向
1. 軟土地基處理與工程安全;
2. 淤泥固化及廢棄土資源化利用;
3. 環境岩土工程;
4. 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
主講課程
土力學
地基處理技術
土力學試驗
學術兼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港口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南京土木建築學會理事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環境岩土工程分會能源地下結構與工程專業學術委員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會軟土工程專業委員會
國際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會會員
江蘇省沿海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大規模圍墾工程平台海堤工程安全穩定與防護團隊負責人
江蘇省沿海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灘塗工程建設安全與土資源高效利用團隊負責人
主要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超長細比路堤樁屈曲理論及透明土模型試驗研究,2012~2015。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分專項:高含水率疏浚泥堆場綜合處置示範工程關鍵技術測試與分析,2015~2017。
水利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複雜工況下江河治理垂直護岸關鍵技術研究,2015~2017。
水利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河湖底淤綜合處理與利用技術研究,2012~2014。
水利部“948”項目:淤泥就地固化關鍵設備的引進與技術研究,2014~2015。
水利部技術示範項目:河湖底泥固化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與推廣,2017~2018。
浙江省交通科技計劃項目、上海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等數十項。
浙江省關于處理已通車高速公路軟基橋頭路堤沉降的應用技術研究,2008~2011。
就地淺層固化軟基處理方法綜合利用技術研究,2012~2015。
海域公路建設關鍵性技術研究,2013~2015。
新型闆樁垂直防護在内河高等級航道中的理論研究及應用 ,2015-2017。
路堤工程就地固化方法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研究,2017~2019。
深厚軟土區不同軟基處理方式過渡段設計關鍵技術,2017~2019。
獲獎情況
獲國家獎1項、省部級獎14項等共20項。
《軟土地基沉降控制剛性樁複合地基新技術與應用》獲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2。
《軟土就地固化技術、裝備與工程應用》獲2021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1。
獲得2021年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産學研合作創新(個人)獎。
獲得2021年度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英才人物獎。
《廢棄土就地固化技術研究與産業化應用》獲2021年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優秀獎,排名第1。
《塑料套管微型樁複合地基技術與工程應用》獲2015年度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1。
《一種樁土互動漿固散體材料樁複合地基施工工法》獲2014年中國專利優秀獎,排名第2。
《塑料套管混凝土樁(TC樁)加固軟土地基試驗研究》獲201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排名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1。
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2),省部級獎1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優秀專利獎1項,優秀獎1項,個人獎1項)。
聯系方式
電話:13967150961
郵箱:yonghui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