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

發布時間:2016-09-10

張勤,198310月生,安徽廬江人,工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河海大學結構工程教師黨支部書記。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曾先後于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開展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多災害作用下工程結構性能演化與提升相關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企業開發研究類項目等10餘項,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國家級項目10項;在《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及《建築結構學報》等國内外學術期刊共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22篇、EI收錄20篇;授權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參編行業規範2部,主編著作、教材3部;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河海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國家、省、校級教學競賽獎5項,河海大學“優秀主講教師”、“青年崗位标兵”、“錢家歡獎教金一等獎”、“十佳本科生學科競賽指導教師”及“本科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等譽;主持江蘇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1指導大學生學科競賽獲國際、國家及省級獎共20餘項。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先進工程材料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理事、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檢測鑒定加固改造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大壩混凝土岩石斷裂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新材料及新型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建築遷移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抗震防災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地震學會基礎設施防震減災青年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位中心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專家、《Sustainable StructuresSUST青年編委、《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JIC)》青年編委、《工程科學學報》青年編委、《Buildings》客座編輯30餘本國内外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工作經曆

2024/06–至今,河海大學,伟德 官网,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18/05–2024/06,河海大學,伟德 官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4/11–2018/05,河海大學,伟德 官网,講師 (碩士生導師)

2019/09–2021/07,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015/03–2019/04,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研究方向

濱海工程結構性能演化分析與控制

工程結構抗震性能評估與提升

綠色智能建築材料研發與應用

主講課程

本科生:《鋼筋混凝土結構》《土木類創新拓展訓練》

研究生:《高層建築結構》《高等鋼筋混凝土結構》

主持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濱海環境下考慮力電效應的ICCP-CTRC約束鋼筋混凝土柱抗鏽蝕機理及抗震性能研究”52278496, 2023.1-2026.12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拟靜力非線性理論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51978125)(合作單位負責人), 2020.1-2023.12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震殘餘變形及考慮可修複性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51678104)(合作單位負責人), 2017.1-2020.12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考慮循環荷載作用曆史的彎剪破壞RC柱抗震性能及地震損傷機理研究”51508154, 2016.1-2018.12

[5]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氯鹽環境下纖維網/ECC複合材料加固鏽蝕RC柱抗震性能及其退化機理研究”(BK20211206, 2021.7-2024.6

[6]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考慮加載路徑影響的RC柱地震破壞模式及抗震性能退化機理研”(BK20150803, 2015.7-2018.6

[7]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TRC複合材料加固非延性RC柱抗震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2020M670787, 2020.7-2021.7

[8]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考慮循環退化效應的剪切型鋼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2015M581711, 2015.11-2017.3

[9]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海洋環境下TRC薄闆加固RC柱低周疲勞性能研究”LP1515, 2015.6-2017.6

[10]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沿海大型港口服役壽命控制因素影響綜合評價專項研究823132316, 2023.10-2025.11

[11]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房建工程超長大體積混凝土與超危大模架施工關鍵技術研究823056616, 2023.04-2024.07

[12]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服務項目結構物水下布置優化設計研究823117216, 2023.09-2024.12

學術及社會兼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先進工程材料分會理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理事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檢測鑒定加固改造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大壩混凝土岩石斷裂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建築遷移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新材料及新型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抗震防災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國地震學會基礎設施防震減災青年委員會委員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會員

教育部學位中心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專家

江蘇省工程師學會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Sustainable StructuresSUST)》青年編委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青年編委

《工程科學學報》(EI收錄)青年編委

Buildings》客座編輯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ACI Structural Journa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CE-Structures and Buildings》《Structures》《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Journal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Sustainable Structures》《Buildings》《Materials》《Sustainability》《Energies》《Infrastructures《建築結構學報》《振動與沖擊》《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複合材料學報》《工程科學學報》《防災減災工程學報》《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水利水運工程學報》《實驗力學》《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河北工業大學學報》《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國内外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代表性論文

 [1] Qin Zhang, Ming-Hui Chen, Hai-Tao Zhao, Wen-Jie Li, Xiang-Lin Gu, Jin-Xin Gong. Study on seismic response of flexure-shear critical RC columns wrapped with TRC shells [J].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2024. (Accept)

[2] Qin Zhang, Ming-Hui Chen, Xiang-Lin Gu, Ying-Zhu Li, Wen-Jie Li, Jin-Xin Gong. Low-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and model for flexure-shear crit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sidering cyclical damage effects [J].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24, 150(7): 04024071.

 [3] Qin Zhang, Ge Cheng, Hai-Tao Zhao, Wen-Jie Li, Hai-Yang Zhu, Hua Zhang, Xiang-Lin Gu. Bond properties between polyvinyl chloride (PVC) tubes and wrapped textile reinforced fine concrete (TRC) shells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4.431:136594.

[4] Qin Zhang, Qiao-Chu Yang, Xiang-Lin Gu, Yong Jiang. Study on axial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lumns wrapped with basalt textile-reinforced fine concrete (BTRC) jackets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363:129809.

 [5] Qin Zhang, Ming-Hui Chen, Wen-Jie Li, Xiang-Lin Gu, Jin-Xin Go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damage properties of flexure-shear critical RC columns with various loading cycles [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23, 21: 5083-5113.

[6] Qin Zhang, Qiao-Chu Yang, Wen-Jie Li, Xiang-Lin Gu, Huan-Huan Dai. Study on model of flexure response of Carbon Fiber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CTRC) Sheets with short AR-glass fibers [J]. 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2023. 18: e01791.

 [7] Qin Zhang, Qiao-Chu Yang, Xiang-Lin Gu, Yong Jiang, Hai-Yang Zhu. Study on the confinement properties of circular concrete columns wrapped with prefabricated textile reinforced fine concrete (TRC) shells [J].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2023, 17(10): 1554-1570.

[8]Qin Zhang, Nai-Hao Zheng, Wen-Jie Li, Xiang-Lin Gu, Rong-Hao Liu. Study on the axial load response of RC columns confined by CTRC subjected to dry-wet cycles [J].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2023, 21: 107-122.

[9] Qin Zhang, Zong-Yan Wei, Xiang-Lin Gu, Qiao-Chu Yang, San-Ya Li, Yong-sheng Zhao. Confinement behavior and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square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CTRC) composite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66:114592.

[10] Qin Zhang, Nai-Hao Zheng, Xiang-Lin Gu, Zong-Yan Wei, Zheng Zhang. Study of the confinement performance and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RC columns with corroded stirrup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66:114476.

 [11] Qin Zhang, Nai-Hao Zheng, Xiang-Lin Gu, Yong Jiang, Rong-Hao Liu. Study on the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RC columns confined with CTRC based on ICCP technology in chloride environment [J]. Structures, 2022, 44: 633-646.

[12] Qin Zhang, Su-Su Gong, Jin-Xin Gong, Guan-Hua Zhang, Guang-Heng Xi. Probability-based analytical model for post-earthquak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DOF system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22, 21(2): 341-358.

[13] Qin Zhang, San-Ya Li, Su-Su Gong, Guan-Hua Zhang, Guang-Heng Xi, Yao-Qing Wu. Study on flexure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BTRC) sheets including short AR-glass fibers [J]. 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20, 7 (277):1-13.

[14] Qin Zhang, Zong-Yan Wei, Jin-Xin Gong, Ping Yu, Yan-Qing Zhang.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ratio model for flexure crit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J].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8, Vol. 2018: 1-15.

[15] Qin Zhang, Jin-Xin Gong.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fter ECE treatment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50: 549-559.

[16] Qin Zhang, Jin-Xin Gong, Ying Ma. Seismic shear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failed in flexural-shear modes [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4, 66(5): 234-248.

[17] Qin Zhang, Jin-Xin Gong, Yan-Qing Zhang. Lateral-load behavior prediction and pushove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including shear effects [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3, 16(4):741-758.

 [18] 張勤, 朱潇鵬, 顧祥林, 解雨璇, 趙永勝. 纖維網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加固低延性RC柱抗震性能研究[J]. 建築結構學報, 2022, 43(12): 49-58.

[19] 張勤, 李振, 顧祥林, 貢金鑫. 考慮循環次數影響的彎剪破壞RC柱荷載-變形關系及抗震性能分析[J]. 建築結構學報, 2022, 43(11): 74-86.

[20] 張勤, 李三亞, 趙永勝, 周繼凱. 纖維網增強混凝土複合材料約束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研究[J]. 建築結構學報, 2021, 42(4):166-176.

 [21] 張勤, 王娜, 貢金鑫. 鋼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壞模式及考慮剪切作用的抗震性能研究進展[J]. 建築結構學報, 2017, 38(8): 1-13.

 [22] 張勤, 貢金鑫, 周繼凱. 基于概率的單自由度結構震後殘餘變形計算[J]. 建築結構學報, 2017, 38(8): 74-82.

[23] 張勤, 貢金鑫, 馬穎. 單調和反複荷載下彎剪破壞鋼筋混凝土柱荷載-變形關系試驗研究及簡化模型[J]. 建築結構學報, 2014, 35(3):138-148.

[24] 張勤, 朱潇鵬, 代歡歡, 李振, 葉濤萍, 劉榮浩. 耐堿玻璃纖維ECC複合材料受壓應力-應變關系[J]. 工程科學與技術, 2022, 54(5): 1-11.

[25] 張勤, 貢金鑫, 馬穎. 低周反複荷載下彎剪破壞鋼筋混凝土柱的變形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44(3): 643-649.

[26] 張勤, 貢金鑫, 姜鳳嬌, 朱績超. 鋼筋混凝土柱非線性特性的分析方法[J].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 2011, 33(6): 51-58.

[27] 張勤, 鞏稣稣, 趙永勝, 吳耀青, 周繼凱. 多尺度纖維複合增強水泥基材料的力學性能[J].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2021, 43(2): 123-129. 入選2021年度領跑者F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28] 張勤, 解雨旋, 顧仁傑, 梁熙, 張正. 不同尺度纖維複合增強水泥基材料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J].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2024, 46(3): 198-206.

授權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

[1] 張勤, 張非凡, 韋宗延, 楊翹楚. 一種榫卯裝配式的半镂空灌漿套筒及其連接方法. 專利号:ZL 2020 1 0217002.1   2024.06.25(發明專利)

[2] 張勤, 王娜, 李三亞, 吳耀青. 一種水泥基複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界面剪切試驗裝置及方法. 專利号:ZL 2016 1 1032309.4   2023.06.20(發明專利)

[3] 張勤, 代歡歡, 朱潇鵬, 王寅祺. 一種自平衡式界面粘結性能單剪測試系統及其測試方法. 專利号:ZL 2021 1 0868987.9  2022.06.24(發明專利)

[4] 張勤, 韋宗延, 朱潇鵬. 一種體外橫張預應力實施裝置及其加固梁構件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21 1 1367009.2  2022.06.24(發明專利)

[5] 張勤,解雨璇, 李振, 代歡歡. 一種裝配式TRC-鋼管複合約束混凝土柱及其安裝方法. 專利号:ZL 2021 1 0851265.2  2022.05.17(發明專利)

[6] 張勤, 藍雅雲, 康信勤, 韋宗延. 一種TRC預應力實施裝置及其加固RC構件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20 1 0453636.7  2021.11.30(發明專利)

 [7] 張勤, 鄭乃浩, 康信勤. 一種傳力式阻尼耗能混凝土結構防撞裝置及防撞方法. 專利号:ZL 2020 1 0787289.1  2021.08.10(發明專利)

[8] 張勤, 陳明慧, 陳歐軍, 楊翹楚. 基于海砂海水TRC預制外殼的約束混凝土柱及制備方法. 專利号:ZL 2020 1 0454254.6  2021.08.03 (發明專利)

[9] 張勤, 楊翹楚. 一種嵌入式體外預應力實施系統及其加固RC柱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20 1 0868948.4  2021.07.23(發明專利)(成果轉化5萬元)

[10]張勤, 韋宗延, 李三亞. 高延性TRC複合材料用作永久模闆的裝配式牆體及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19 1 1035949.4  2021.01.12(發明專利)

[11] 張勤, 韋宗延, 楊翹楚. 一種分離式組合灌漿套筒及連接方法. 專利号:ZL 2018 1 1067476.1  2020.05.26(發明專利)

 [12] 張勤, 趙永勝, 韋宗延, 邴鵬. 一種纖維網或布片的軸拉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 專利号:ZL 2017 1 1293204.9  2019.10.15(發明專利)

[13] 張冠華, 張勤,韓基剛, 王佳偉, 李文全.一種預應力複合加固鋼筋混凝土柱系統及其實施方法. 專利号:ZL 2021 1 0568257.7  2022.05.13(發明專利)

[14] 張勤, 肖俊, 程閣, 王慶龍, 梁熙, 顧仁傑. 一種帶雙向耗能裝置的裝配式橋墩結構. ZL 2024 2 0208566.2  2024.08.19(實用新型)

 [15] 張勤,陳明慧, 陳歐軍, 楊翹楚. 基于海砂海水TRC預制外殼的約束混凝土柱.專利号:ZL 2020 2 0904527.8  2021.05.25(實用新型)

[16] 張勤, 藍雅雲, 康信勤, 韋宗延. 一種TRC預應力實施裝置.專利号:ZL 2020 2 0903433.9  2021.03.16(實用新型)

[17] 張勤,張非凡, 韋宗延, 楊翹楚.一種榫卯裝配式的半镂空灌漿套筒.專利号:ZL 2020 2 0393662.0  2020.12.29(實用新型)

[18] 張勤, 韋宗延,李佳.一種自平衡式鋼筋與混凝土粘結滑移測試裝置.專利号:ZL 2019 2 1389780.8  2020.06.09(實用新型)

[19] 張勤, 楊翹楚, 韋宗延. 一種分離式組合灌漿套筒.專利号:ZL 2018 2 1496681.5  2019.07.12(實用新型)

[20] 張勤,趙永勝, 韋宗延, 邴鵬. 一種纖維網或布片的軸拉試驗裝置.專利号:ZL 2017 2 1697366.4  2018.06.08(實用新型)

[21] 張勤, 李三亞, 王娜, 吳耀青.一種鋼結構榫卯連接件.專利号:ZL 2017 2 0338823.4  2017.12.15(實用新型)

[22] 張勤, 王娜, 李三亞,吳耀青.一種水泥基複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界面剪切試驗裝置.專利号:ZL 2016 2 1243578.0  2017.05.17(實用新型)

編修規範(标準)

[1]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NB/T 11011-2022)(替代原DL/T5057-2009),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22.

[2]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替代SL 191-2008),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24.(編修中)

著作和教材

[1]《土木類大學生創新實踐與學科競賽進階教程》(第2版), 科學出版社, 2023. (第2主編)

[2]《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原理》(第2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2.(第2主編)

[3]《土木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改造》,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0. (副主編)

登記軟件著作權

[1] 張勤, 窦金鋒, 鐘源, 李迎珠, 冷飛. 地震作用下彎剪破壞型鋼筋混凝土柱側向荷載-變形關系模拟程序軟件v1.0.  (登記号:2023SR1151576

[2] 張勤, 窦金鋒, 康晨, 李迎珠, 冷飛. 基于推覆分析的彎剪破壞型單柱墩結構抗震性能分析程序軟件v1.0. (登記号:2023SR1223783

主要獲獎與榮譽

[1]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5/242022年)

[2] 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1/202021年)

[3]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1/252020年)

[4] 河海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6/102018年;排名6/62020年)

[5] 第四屆全國青年教師混凝土結構教學比賽二等獎2016年)

[6] 江蘇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2022年)

[7] 江蘇省高等學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2020年)

[8] 江蘇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2017年)

[9] 河海大學優秀主講教師(2022年)

[10] 河海大學十佳本科生學科競賽指導教師(2021年)

[11] 河海大學“青年崗位标兵”稱2018年)

 [12] 河海大學第二十三屆教師講課競賽(青年組)一等獎2016年)

[13] 河海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2022年、2016年)

[14] 河海大學“科利爾專項獎”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2019年)

[15] 河海大學“錢家歡獎教金”一等獎2019年)

[16] 河海大學“優秀班導師”稱号2019年)

指導學生競賽獲獎(獲省級競賽一等獎及以上)

國際競賽獲獎

[1] 2021年加拿大CSCE土木工程競賽全國鋼橋賽季軍,參賽隊員:王海碩、嵇廣宇、高唱、李華強、張雲飛、康信勤、馮子鳴、陳洪鑫

[2] 2019年加拿大CSCE土木工程競賽全國鋼橋賽亞軍,參賽隊員:黃玉麟、戚文成、缪凡璠、陳一笑、周弈辰、楊瀚清、楊翹楚、張湘茹、陳澤、姜楠

[3] 2018年美國ASCE中太平洋賽區鋼橋賽季軍,參賽隊員:衣凡、韋宗延、陸江發、相宇、陸春方、黃玉麟、韓洪亮

[4] 2017年美國ASCE中太平洋賽區鋼橋賽季軍,參賽隊員:任兆鵬、曾家培、李洋、左晉宇、龐曉軒、吳敏、衣凡

國内競賽獲獎

[1] 2023年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參賽隊員:劉栩鍵、胡國棟、王張翔

[2] 2023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現場模型制作與加載試驗類)一等獎,參賽隊員:劉栩鍵、樊宸孛、黃子桓

[3] 2022年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參賽隊員:顧仁傑、蔡易成、梁熙

[4] 2022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現場模型制作與加載試驗類)一等獎,參賽隊員:顧仁傑、梁熙、蔡易成

[5] 2021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展示類)一等獎,參賽隊員:白松林、陳思民、高彬

[6] 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參賽隊員:韓洪亮、郭方舟、王昊康

[7] 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現場模型制作與加載試驗類)一等獎,參賽隊員:韓洪亮、郭方舟、王昊康

[8] 2018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現場模型制作與加載試驗類)特等獎,參賽隊員:秦快樂、楊宏武、谌建霖

[9] 2018年第15屆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邀請賽一等獎,參賽隊員:王天鵬、韓洪亮、李琪瑤

[10] 2018年第一屆“構力杯”高BIM裝配式設計大賽一等獎,參賽隊員:王樂沛、劉钰汶、缪凡璠、伍盛林、唐瑞

[11] 2017年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現場模型制作與加載試驗類)一等獎,參賽隊員:韋宗延、陸江發、田華軒

[12] 2015年第12屆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邀請賽一等獎,參賽隊員:羅力中、劉舒陽、袁昊天

研究生培養

協助指導研究生

吳耀青(2015級)、趙永勝(2015級)、邴鵬(2015級)、李佳(2016級)、張正(2016級)、劉榮浩(2017級)、朱海洋(2018級)、花宇(2023級)、吳佳弦(2024級)

獨立指導研究生

2018級:李三亞(2020年河海大學優秀研究生、2021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鞏稣稣(獲2021年河海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18年江蘇省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資助、2020年河海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優秀成果獎、2020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

2019級:韋宗延(獲2022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朱潇鵬(獲2022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李振(獲2019年江蘇省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資助、2022年河海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20級:楊翹楚(獲2024 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呂志濤院士”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鄭乃浩(獲2022年國家研究生獎學金、2023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2024年河海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王寅祺;解雨璇(獲2022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代歡歡

2021級:陳明慧;李迎珠(獲2022-2023年度江蘇省省級優秀學生幹部、2024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窦金鋒(獲2024年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康晨;Desire(留學生)

2022級:康信勤;郭新果;程閣;鐘源;肖俊

2023級:梁熙;顧仁傑;王慶龍,賈振龍;姚甯

2024級:陳希琨;劉宇乾;張旭;房帥;王明軒;李昊

指導大學生創訓項目(省級以上項目)

[1] 2023年創訓項“基于DIC方法的碳纖維網增強水泥基複合材料力電特性研究”(202310294186Y, 劉宇乾.(省級)

[2] 2022年創訓項“氯鹽環境下基于ICCPCTRC約束鋼筋混凝土柱抗鏽蝕性能研究”(202210294058Z, 顧仁傑.(國家級)

[3] 2021年創訓項目“碳纖維網增強混凝土智能薄闆的制備及其力阻特性研究” 202110294043, 康信勤.(國家級)

[4] 2020年創訓項“氯鹽腐蝕環境下RC柱的約束性能及應力-應變關系研究”202010294021, 張非凡.(國家級)

[5] 2020年創訓項目“海砂海水TRC複合材料及其約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 202010294024, 陳明慧.(國家級)

[6] 2019年創訓項“氯鹽環境下灌漿套筒鋼筋連接件與混凝土粘結性能研究” 201910294019, 楊翹楚等.(國家級)

[7] 2018年創訓項TRC複合材料加固鏽蝕鋼筋混凝土柱約束性能研究” 201810294035X, 韋宗延等. (省級)

[8] 2017年創訓項高韌性TRC複合材料約束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研究”201710294006Y, 李三亞等.(省級)

聯系方式

郵箱:zhangqin8190@163.com; qinzhang8190@gmail.com

通訊地址

南京市鼓樓區西康路1号伟德 官网       郵編:210024


歡迎報考研究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