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凡路,男,山東滕州人,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入選江蘇省科協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河海大學“大禹學者”計劃第三、第四層次;獲山東軌道交通科學技術傑出人才獎,兼任中國水利學會疏浚與泥處理利用專委會秘書長、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隧道學部水下隧道技術委員會聯合主席、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水下隧道工程技術分會副秘書長/理事、江蘇省地下空間學會理事/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軌道交通學會理事,兼任《中國公路學報》、《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現代隧道技術》、《隧道與地下工程災害防治》等期刊青年編委。主要從事盾構隧道、城市地鐵、環境岩土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2項、國家973計劃專題1項等國家縱向課題10餘項;主持或參與長江隧道、穿黃隧道、海底隧道、瘦西湖隧道、引調水隧道、南京地鐵、廣州地鐵、杭州地鐵、武漢地鐵、濟南地鐵、福州地鐵、蘇州地鐵、無錫地鐵等科技創新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論文32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EI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獲得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中國公路學會、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施工企業協會、中國航海學會等省部級科技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2項;兼職SCI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等、EI期刊《岩土工程學報》、《中國公路學報》、核心期刊《隧道建設》等10餘個期刊審稿專家。
招生專業:岩土工程(博士)1-2名/年;岩土工程(學碩)2-3名/年;土木水利(專碩)2-3名/年
主要學習與工作經曆:
2023.6—至今,伟德 官网,教授
2015.4—2023.5,伟德 官网,副教授
2014.6—2015.5,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2013.3—2015.3,河海大學博士後
2007.9—2012.12,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專業,碩士/碩博連讀
研究方向:
(1) 盾構隧道設計及施工
(2) 城市地鐵與水下隧道建設
(3) 環境岩土工程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城市軌道工程、隧道病害與防治
科研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盾構隧道壁後注漿體固結時變特性及其對地層沉降影響規律研究,2024-2027; (主持)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河湖庫淤積治理與綠色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第五課題“河湖庫淤積治理技術體系化及工程應用示範”, 2022-2026;(專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海底地層鹽分對泥水盾構泥漿-泥膜性質影響及開挖面失穩機理,2021-2024;(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泥漿過濾-滲透的泥水盾構砂地層泥膜形成及破壞機理研究,2018-2021;(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大直徑泥水盾構砂地層開挖面被動破壞模型試驗及機理分析,2015-2017;(主持)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973項目:2015CB057803):高水壓越江海長大盾構隧道工程安全的基礎研究,第三課題“高壓多相土-泥-水平衡理論及控制”,2015-2019;(專題負責人)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海底超高水壓複雜地層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泥漿配制及同步雙液漿技術研究,2023-2026;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南京地鐵盾構穿越群樁關鍵技術理論研究, 2022-2023;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超大直徑高水壓盾構隧道砂地層掘進及廢棄土資源化利用成套關鍵技術研究,2021-2024;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望江~莫愁220kV線路工程隧道建設對沿線既有房屋安全評估,2021-2022;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濟南地鐵車站出入口頂管工程施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2020-2021;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杭州地鐵臨近接收端富水粉砂層中盾構小淨距下穿地鐵運營線安全控制技術研究,2019-2021;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超大直徑泥水盾構廢棄泥漿環保處理及資源化技術,2019-2021;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大直徑泥水盾構土-岩複合地層掘進關鍵技術研究,2019-2021;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大直徑泥水盾構棄漿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2019-2020;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蘇州地鐵軟土地層工程廢棄土環保再利用及土壓盾構艙土改良關鍵技術,2019-2020;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濟南地鐵風化閃長岩地層土壓盾構艙土改良、開艙穩定性及壁後注漿性能研究,2018-2020;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武漢地鐵越江隧道大直徑泥水盾構複合地層掘進關鍵技術研究,2017-2018;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揚州瘦西湖隧道全粘土地層泥水盾構高效施工技術研究泥,2013-2015;
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課題:南京緯三路過江通道泥水盾構泥漿成膜、開艙穩定性及壁後注漿性能研究,2011-2015;
代表論文:
Slurry Flow and Its Infiltration Behavior in Sand Stratum Based on Slurry Fluid Properties[J]. Acta Geotechnica, 2024, 3, 16. (二作/通訊,SCI)
A Study on the Excavation Face Failure of Pressurized Slurry Shield.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3, 132, 104900.(一作,SC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tratum Permeability on the Time-Varying Properties of Active Grout.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3, 133, 104944. (一作,SCI)
Recycling waste sand from slurry shield tunneling: A sustainable filter aid for waste slurry dehydr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 383, 135387.(二作/通訊,SCI)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transfer mechanism of quicklime modified centrifugal dewatering clay.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408, 133492.(二作/通訊,SCI)
Preparation of high porosity and high strength ceramisites from municipal sludge using starch and CaCO3 as a combined pore-forming agent[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 2021, 33(3): 04020502. (一作,SCI,ESI高被引)
Experimental Study on Lime-Treated Waste Soil Based on Water Transfer Mechanism[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1, 25 (5): 1645-1652. (一作,SCI)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perty Change of Slurry and Filter Cake of Slurry Shield under Seawater Intrusion[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9, 88: 290-299. (一作,SCI)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uid properties of slurry and its influence on slurry infiltration in sand stratum[J]. Applied Clay Science, 2018, 161, 64-69.(一作,SCI)
Opening the Excavation Chamber of the Large-Diameter Size Slurry Shield: A Case Study in Nanjing Yangtze River Tunnel in China[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5, 46(2): 18–27. (一作,SCI)
Filter cake formation for slurry shield tunneling in highly permeable sand[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3, 38: 423-430. (一作,SCI)
盾構淤泥質廢棄黏土氧化鎂固化-碳化試驗及碳化機制研究[J]. 岩土力學, 2024. 45(02): 364-374 (EI)
三乙醇胺和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對盾構壁後注漿漿體性能影響規律研究[J]. 矽酸鹽學報, 2022, 50(11): 2886-2896. (EI)
硬塑性黏土地層泥水盾構停機引起的地表塌陷機制研究[J]. 岩土力學, 2017, 38(4): 1141-1147. (EI)
砂地層孔徑分析及其對泥漿在地層中滲透性的影響[J]. 中國公路學報, 2020, 33(03): 144-151.(EI)
代表專利:
一種室内測試泥膜滲透系數的裝置及方法, 專利号: ZL201711223714.9;
一種早強型盾構壁後注漿材料, 發明專利, 專利号: ZL201711212351.9;
一種泥水盾構簡易壓力艙模型及使用方法, 專利号: ZL201610204196.5.
可拆卸的泥漿成膜及泥膜氣密性試驗裝置及方法, 專利号: ZL201610209931.1;
模拟泥水盾構泥漿在地層中滲透的可視化的測試方法,專利号: ZL201610223266.1;
适用于土工離心模型試驗的盾構開挖面模型及模拟方法, 專利号:ZL201510436049
一種泥水盾構砂地層掘進用泥漿及其配制方法, 專利号ZL201510533168.3;
一種粗粒土地層中盾構機的帶壓開艙方法, 專利号ZL201410159528.3;
泥水盾構帶壓開艙時開挖面泥膜閉氣值的測試裝置及方法, 專利号:ZL201410312273.X;
一種用于泥漿快速濃縮的濃縮系統,專利号ZL201210317079.1;
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2023,排名4;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22,排名5、10;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鐵十四局,2022,排名12;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建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2,排名1;
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21,排名3;
北京市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20,排名4;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等獎,2012,排名14;
錢家歡獎教金二等獎,2022;
山東軌道交通科技傑出人才獎,2021;
河海大學“大禹學者”計劃,第三層次,2021;
江蘇省科協青年托舉計劃,2020;
全國高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2019;
河海大學第二十五屆講課競賽二等獎,2019;
河海大學“校優秀班導師”,2016/2018;
學生培養:
指導學生獲獎勵/資助及就業情況:省級及以上榮譽/資助18項,校級榮譽/獎學金30餘項
江蘇省土木工程專業優秀畢業生4人次、江蘇省優秀學生幹部1人;
國家獎學金3人次、河海大學徐芝綸獎學金2人次、校研究生特等獎學金3人次;
江蘇省實踐創新項目2項,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優秀成果1人次;
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選拔賽一等獎1項;
第二屆江蘇省研究生智慧交通運輸創新實踐大賽三等獎2項;
河海大學優秀畢業生6人次、優秀研究生6人次、校優秀研究生幹部1人次;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3項、省級2項、校級5項;
河海大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9篇;
4人次讀博深造:3人次赴海外名校攻讀博士學位,1人本校攻讀博士學位;
主要就業單位:國家電網、公務員/事業單位、建設/地産單位、設計/研發/技術/質檢單位等
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學,科學館1217,210024
Email:minfanlu@126.com;minfanlu@hhu.edu.cn;
歡迎有意向攻讀岩土工程、土木水利(盾構隧道、環境岩土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聯系、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