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東,男,四川資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結構工程研究所教師。主要從事結構安全檢測、監測與評估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江蘇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餘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住建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獲河海大學講課競賽一等獎、江蘇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土木與交通學院“我最喜愛的任課教師”等教學獎勵6項,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SCE)、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土木工程學報等國内外核心刊物及會議發表論文5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餘項。
學習經曆:
2000/09 – 2004/07,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本科/學士。
2004/09 – 2007/06,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研究生/碩士(師從李宏男教授)。
2008/09 – 2012/11,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博士(師從李愛群教授)。
2018/10 – 2019/11,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訪問學者(合作導師Spencer教授)。
研究工作經曆
2012/11 – 2015/05,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講師。
2015/06 – 2021/05,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
2015/06 –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碩士生導師。
2018/06 –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博士生導師。
2021/06 –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教授。
研究方向:
先進傳感技術、現代信号處理與智能健康監測系統
基于健康監測技術的結構服役荷載與持續響應建模
基于檢、監測技術的結構服役性能評估與壽命預測
部分學術兼職
全國結構抗振控制與健康監測青年委員會委員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
國際智能結構健康監測學會(ISHMII)會員
國際期刊“Optical Engineering”和“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等審稿人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跨索承鋼箱梁橋時-空多尺度溫度作用及其效應研究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考慮長期監測應力時序的鋼箱梁橋疲勞評估方法研究
[3]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考慮殘餘應力的鋼箱梁疲勞破壞機理與設計方法研究
[4]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考慮應力時序的正交異性橋面闆疲勞評估方法研究
代表性論文:
[1]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Chen B. Innovative design of a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a complicated long-span arch bridge.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SCE, 2016, B4016006, 1-17, DOI: 10.1061/(ASCE)AS.1943-5525.0000603.
[2]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Zhang H, Li H N. Energy-aware wireless sensor placement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hybrid discrete firefly algorithm.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15, 22: 648–666.
[3]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Zhang H, Li H N. 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under uncertainties using nondirective movement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2015, 16(2): 243-262.
[4]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Chen B and Zhang H,.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gradients for arch bridge girders using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2015, 15(2): 469-488.
[5]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Li H N. Sensor Placement Optimization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Cluster-in-Cluster Firefly Algorithm.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4, 17(8): 1103-1117.
[6] (周廣東) Zhou G D, Yi T H, Li H N. Wireless sensor placement for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a generalized genetic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14, 14(5), Article ID 1440011.
[7] 周廣東, 丁幼亮, 李愛群等. 基于小波變換的非平穩脈動風時變功率譜估計方法研究. 工程力學, 2013, 30(3): 89-97.
[8] 周廣東, 李愛群, 丁幼亮等. 基于實測數據的潤揚大橋懸索橋全壽命評估随機溫度場模拟.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43(5): 912-916.
[9] 周廣東, 丁幼亮, 李愛群. 基于長期實測數據的大跨懸索橋扁平鋼箱梁溫差特性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 2012, 45(5): 114-125.
[10] 周廣東, 李愛群. 大跨橋梁監測無線傳感網絡節點布置方法研究. 振動工程學報, 2011, 24(4): 405-411.
代表性獲獎:
[1]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結構運營模态測-辯相合理論”, 排名第3.
[2] 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複雜環境下橋梁安全性能監控與預警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 排名第5.
[3] 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 “大尺度結構整體形變GPS陣列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排名第7.
[4] 遼甯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光纖光栅傳感健康監測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排名第8.
[5] 江蘇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
[6] 河海大學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
代表性專利:
[1] 周廣東, 謝美希. 一種橋梁風振監測傳感器布置和風振響應重構方法. 專利号: ZL 201710273397.5.
[2] 周廣東,謝美希, 朱太勇. 一種用于橋梁風緻振動監測的無線傳感器布設方法. 專利号: ZL 201710273398.X.
[3] 周廣東, 胡錦林, 張歡. 一種溫度、應變同時測量光纖光栅鋼筋應變計,專利号: ZL 201410356908.6.
[4] 周廣東, 張歡, 胡錦林. 一種光纖光栅溫度補償方法及超薄微型鋼筋應變計, 專利号: ZL 201410355394.2
聯系方式:
E-mail: zhougd@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