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民

發布時間:2013-07-25


簡介

 

  (更新于20226  

歡迎訪問河海大學防災所網站了解更多詳情:https://esdp.hhu.edu.cn/

 

陳育民,男,198110月生,安徽潛山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計劃青年學者2002年本科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地質工程專業,2007年博士畢業于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專業,2010年河海大學力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日本東京大學客員研究員。現任伟德 官网安全與防災工程研究所所長,伟德 官网教工三支部書記。
  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其中面上項目4項,青年項目1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鐵聯合基金項目、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等重大課題。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金獎(2016),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2014),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10),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9)。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在國内外重要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27篇,EI收錄58篇,獲得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6項。參編國家标準3部,參編省級行業規程2部。作為組委會主席主辦國内學術會議2次,在國内外學術會議上做主題報告5次。
研究方向
  (1)土體液化及大變形理論
  (2)液化減災方法:排水樁法,減飽和法,生物加固法
  (3)軟弱地基處理技術
  (4)海洋工程防災減災
  (5)岩土工程數值分析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
  《土木工程防災減災》(主講)
  《土動力學與工程抗震》(主講)
碩士研究生課程:
  《土木工程防災減災》(主講)
  《地震工程學》(主講)
  《城市防災減災》(參講)
  《岩土數值分析》(參講)

博士研究生課程:
  《土體液化機理與控制》(主講)
  《生命線工程抗震防災》(參講)

 

學術兼職
  國際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學會(ISSMGE)堤壩減災與修複技術委員會(TC303)秘書長(2017.07~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環境岩土工程分會秘書長兼理事(2014.11~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2011.01~

  中國地震學會岩土工程防震減災專業委員會委員(2016.05~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岩土工程信息技術與應用分會理事(2016.05~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風險與保險研究分會常務理事(2019.05~

  中國地震學會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委員(2016.12~

  江蘇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2016.01~

岩土工程學報》雜志編委(2021.05~
  《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雜志編委(2018.01~


主持縱向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珊瑚砂島礁爆炸液化試驗與減飽和加固效果研究(2022-2025),編号:52179101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排水剛性樁處置飽和砂土地基的原位試驗與抗液化機理研究(2019-2022),編号:51879090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零有效應力狀态下飽和砂土流動特性及液化大變形的試驗研究(2014-2017),編号:51379067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鈣質砂地基電解減飽和法抗液化加固機理研究(2017-2020),編号:51679072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飽和砂土液化後流動特性試驗與大變形分析方法研究(2010-2012),編号:50909040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現役高速公路軟土路基長期變形機理與沉降控制研究(2015-2019),編号:51420105013。(河海大學負責人)

7)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項目:地震及波浪荷載作用下海上風機高樁承台基礎的耦合振動響應與災變機理(2016-2019),編号:HESS-1605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海洋珊瑚礁砂地基液化機理與微生物加固研究(2018-2020),編号:2018B43214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海洋吹填砂土地基的電解減飽和法抗液化加固機理(2015-2017),編号:2015B17314

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強震作用下高土石壩永久變形機理與分析方法研究(2011-2013),編号:B11020070

 

主持教改項目

1)河海大學2020年小型教學研究項目(重點):土木工程專業防災減災方向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構建及達成分析。

2)河海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本科生):土木工程防災減災。

3)河海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研究生):土木工程防災減災。

 

黨建獎勵

1)江蘇省教育工委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

2)江蘇省教育工委高校特色黨支部2021

 

個人獎勵

1)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金獎,2016年。

2)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2014年。

3)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優秀共産黨員稱号,2020年。

4)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先進個人稱号,2020年。

5)河海大學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稱号,2019年。

6)河海大學青年崗位标兵稱号,2012年。

7)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10年。

8)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科研獎勵

1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現澆混凝土大直徑管樁複合地基技術與應用(2011年,排名:4/6)。

2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軟土地基沉降控制剛性樁複合地基新技術與應用(2016年,排名:5/6)。

3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粗粒土顆粒破碎機理與塑性本構理論(2019年,排名:3/6)。

4)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現澆混凝土大直徑管樁及複合地基技術與應用(2011年,排名:3/6)。

5)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沿海地區高速公路軟土路基處治成套技術開發及其應用研究(2009年,排名:8/10)。

6)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強震作用下高土石壩抗震分析理論與應用(2014年,排名:6/11)。

7)中國鐵路學會鐵道科技一等獎:京滬高速鐵路地基處理與路填築關鍵技術(2012年,排名:8/20)。

8)中國岩石力學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地基地震液化大變形分析理論及工程應用(2010年,排名:2/15)。

9)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大直徑現澆薄壁管樁加固深厚層軟土地基的應用研究(2014年,排名:3/10)。

 

教學獎勵

1)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2021年,排名1/8)。

2)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陳育民(2021年)。

3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岩土工程本碩博創新人才接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3年,排名:6/6)。

4)江蘇省優秀研究生課程:岩土數值分析(2016年,參加)。

5)河海大學第十九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2013年。

6)河海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指導教師)。

7)河海大學優秀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15年(指導教師)。

8)河海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優秀),2016年(指導教師)。

9)全國青年岩土力學與工程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2016年(指導教師)。

 

主要著作

1)陳育民, 徐鼎平 編著.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

2)陳育民,徐鼎平 編著.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第二版)[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3.

 

代表性論文

1Chen Y*, Xu C, Liu H. Physical modeling of lateral spreading induced by inclined sandy foundation in the state of zero effective stres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5, 76: 80-85.SCIEI

2Chen Y*, Liu H, Wu H. Laboratory stud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and post-liquefied sand[J].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2013, 17(S1): 23-32. SCIEI

3Chen Y, ZHANG Zhi-chao,  LIU Han-long*. Study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 (ilized Earth) Wall[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7SCIEI

4Chen Y, Liu H, Chen Z, et al. An Assembly Coastal Building Technique in Port Engineering[J].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9, 23(2): 379–386.SCIEI

5Chen Y, Liu H, Chen Z. Working mechanis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ssembly coastal building technique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15(S2): 180–185.SCIEI

6Zhang, Xinlei, Yumin Chen*, Hanlong Liu, Zhe Zhang, and Xuanchen Ding. 202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CP-Treated Calcareous Sandy Foundation Using Shake Table Test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29: 105959. SCIEI

7Zhe Zhang, Yumin Chen*, Hanlong Liu, Yunfeng Zhou, and Xiaozhi Zhou. 2020. Resistivity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orizontal-Layered Electrolysis Desaturation of Calcareous S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79 (October): 105899. SCIEI

8Zhou, X., A.W. Stuedlein, Y. Chen*, Z. Zhang, and H. Liu. 2020. Cyclic Response of Loose An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Calcareous Sand under Progressive Wave-Induced Elliptical Stress Path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46 (12).SCIEI

9Xiaozhi Zhou, Yumin Chen*, Hanlong Liu, and Xinlei Zhang. 202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yclic Behavior of Loose Calcareous Sand under Linear Stress Paths.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y 38 (3): 277–90. SCIEI

10Li, Wenwen, Armin W. Stuedlein, Y. Chen*, Hanlong Liu, and Zhao Cheng. 2019. Response of Pile Groups with X and Circular Cross-Sections Subject to Lateral Spreading: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26 (July): 105774. 

11Xue, Shanshan, Yumin Chen*, and Hanlong Liu. 2019. Model Tes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rain Speed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 X-Section Pile-Net Composite Foundation. Shock and Vibration 2019. 

12Wang W, Chen Y*, Liu 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porewater pressure response induced by single shallow-buried detonations in saturated sand[J]. Geotechnique Letters, 2015, 5: 142-146. SCIEI

13Zhi-chao Zhang*, Yu-min Chen, Han-long Liu.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road barriers of Micropile-MSE Wall for subgrade[J]. Computers Geotechnics. 2017, 82: 249-265. SCIEI

14Xiao Y, Liu H, Chen Y* .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the Strength and Dilatancy Behavior of Rockfill Material[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1): 4014064. SCIEI

15Xiao Y, Liu H, Chen Y* .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State Pressure Index for Rockfill Material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Elsevier Ltd, 2014, 140(11): 4014087. SCIEI

16Xiao Y, Liu H, Chen Y* . Strength and Dilatancy of Silty Sand[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7): 6014007. SCIEI

17Xiao Y, Liu H, Chen Y* .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ockfill Material Based on Large-Scal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I: Influences of Density and Pressur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2): 4014070. SCIEI

18Xiao Y, Liu H, Chen Y* .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ock fill Material Based on Large-Scal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 II: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2): 4014071. SCIEI

19陳育民,陳潤澤,霍正格.飽和懸浮塑料砂流動變形可視環剪試驗研究[J].岩土力學,2019,40(10):3709-3716.EI

20陳育民,何森凱,方志,江強.電解減飽和法處理可液化地基的現場試驗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2017,39(05):832-838.EI

21陳育民,周曉智,徐君.土工格栅控制液化土體流動變形的試驗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2017,39(10):1922-1929.EI

22陳育民,王睿,張豔萍.飽和懸浮塑料砂流動特性的試驗研究[J].岩土力學,2017,38(01):67-74.EI

23陳育民,張意江,王維國,陳晨偉.爆炸液化場地中淺埋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響應的現場試驗研究[J].岩土力學,2016,37(12):3506-3512+3519.EI

24陳育民,劉漢龍,陳晨偉,楊貴,王維國.爆炸液化場地上堤壩變形的模型試驗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2017,39(11):2009-2016.EI

25陳育民,何森凱,吳海清,徐君.電解減飽和法處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動台試驗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2016,38(04):726-733.EI

26陳育民,高星,劉漢龍.砂土液化流動變形的簡化方法[J].岩土力學,2013,34(06): 1567-1573.EI

27陳育民,仉文崗,劉漢龍.堤防地震液化數值模拟及動力反應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03):239-244.EI

28陳育民,劉漢龍,趙楠.抗液化剛性排水樁振動台試驗的數值模拟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0,43(12):114-119.EI

29陳育民,劉漢龍,邵國建,趙楠.砂土液化及液化後流動特性試驗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2009,31(09):1408-1413.EI

30陳育民,劉漢龍.鄧肯-張本構模型在FLAC~(3D)中的開發與實現[J].岩土力學,2007(10):2123-2126.EI

31陳育民,劉漢龍,周雲東.液化及液化後砂土的流動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學報,2006(09):1139-1143.EI

32)王維國陳育民, 楊貴, . 濕砂場地爆炸成坑效應的現場試驗與數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6, 35(1): 68-75. EI

33)王維國陳育民, 張意江, . 飽和砂土中淺埋單藥包爆炸液化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學報, 2016, 38(2): 355-361. EI

34)陶惠, 陳育民, 肖楊等. 堆石料三維邊界面模型在FLAC3D中的開發與驗證[J]. 岩土力學, 2014, 35(6): 1801-1808. EI

35)張智超陳育民, 劉漢龍. 微差爆破模拟天然地震的數值分析與效果評價[J]. 岩土力學, 2013, 34(1): 265-274. EI

36)王維國, 陳育民, 劉漢龍, . 基于SPH-FEM耦合法的土體爆炸效應數值研究[J]. 岩土力學, 2013, 34(7): 2104-2110. EI

 

發明專利

1陳育民, 李文聞, 江強 等. 一種現澆定向鋼纖維混凝土大直徑管樁樁模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1510022254.8.

2陳育民, 李平, 李聞文 等. 一種地基飽和度現場測試裝置和方法. 專利号:ZL 201510191058.3.

3陳育民, 周葛, 丁選明 等. 一種測試液化砂土流動特性的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 專利号:ZL 201110441097.6.

4陳育民, 丁選明 等. 一種液化砂土表觀粘度測量裝置和方法.專利号:ZL 2010 10017936.7.

5陳育民, 盧懿, 劉漢龍 等. 可控流速的自動排水抗液化剛性樁. 專利号:ZL2019 11299915.6.

6)陳潤澤陳育民, . 一種定向鋼纖維混凝土方形井蓋模具及制作方法. 專利号:ZL 2018 11099098.5.

7)李文聞陳育民, 丁選明等. 一種現澆X形大直徑空心定向鋼纖維混凝土樁的樁模及施工方法. 專利号:ZL 201510226120.8.

8)周葛陳育民, . 一種模拟液化後顆粒運動特性的試驗裝置和方法. 專利号:ZL 201210191476.9.

 

軟件著作權

1)基于FLAC3D程序的PL-Finn模型軟件V1.0: 中國, 2012SR053791[P].

2)基于FLAC3D程序的Liquefy本構模型軟件V1.0: 中國, 2012SR053809[P]. 

3)基于FLAC3D程序的沈珠江雙屈服面模型軟件V1.0: 中國, 2012SR053890[P]. 

4)基于FLAC3D程序的堆石料三維邊界面模型軟件V1.0: 中國, 2013SR132856[P].

 

參編标準規程

1)國家标準:吹填土地基處理技術規範(GB/T 51064-2015)。

2)國家行業标準:現澆X形樁複合地基技術規程(JGJ/T 402-2017)。

3)國家行業标準:現澆混凝土大直徑管樁複合地基技術規程(JGJ/T213- 2010)。

4)國家軍用标準:吹填珊瑚礁砂地基處理技術規範。

 

學術交流

1組委會主席:第一屆地震液化研究進展青年學者論壇,2015年,南京。

2組委會主席ITASCA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讨會,2011年,南京。

3)組委會副主席:第十六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分會場,2019年,北京。

4)組委會副主席:第十五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分會場,2018年,北京。

5)組委會副主席:第五屆全國環境岩土工程與土工合成材料會議,2018年,呼和浩特。

6)組委會副主席:第二屆環境岩土工程青年論壇,2019年,太原。

7)組委會副主席:第三屆環境岩土力學與工程青年學術論壇,2020年,開封。

8)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一屆海洋岩土工程學術論壇,2015年,杭州。

9)特邀報告:岩石力學與工程地質紹興國際論壇,2020年,中國紹興。

10)特邀報告:第四屆恢先地震工程青年學者國際論壇,2018年,北京。

11)特邀報告:第十屆全國土動力學學術會議,2018年,南京。

12)特邀報告: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Dynamics and Geotechnical Sustain ability2016年,中國香港。

13)特邀報告:第四屆青年地學論壇,2017年,成都。

14)特邀報告:第二屆恢先國際地震工程青年學者論壇,2016年,中國北京。

15)特邀報告:第十二屆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術大會青年論壇,2015年,中國上海。

16)特邀報告:第一屆土動力學與特殊土力學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讨會,2015年,中國哈爾濱。

 

研究生培養(含聯合指導研究生)

已畢業博士生:

2012級:江強

2013級:李文聞

2014級:王翔鷹

2015級:周曉智、楊耀輝

2016級:張鑫磊張意江

已畢業碩士生:

2008級:沙小兵

2009級:林奔

2010級:高星

2011級:吳海清(河海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徐呈祥、陶惠

2012級:王睿、徐君(河海大學優秀工程碩士論文)

2013級:張豔萍、陳晨偉、張意江、霍正格

2014級:何森凱(河海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方志

2015級:黃宏翔

2016級:朱兆傑

2016級:魏重潔、李晶

2017級:陳潤澤、吳康、丁絢晨、高晗

2018級:謝雲飛、盧懿、徐盛明

2019級:張坤賢、倪松濤、張書航

2020級:蔡文傑、李曉港、項星博

在讀博士研究生(含聯合指導研究生):

2011級:薛珊珊

2016級:張喆

2019級:陳潤澤、尤金木

2020級:周瑩、李長春、冉泊

2021級:韓一

2022級:汪子君、王瓊婷、姚肖飛

在讀碩士研究生:

2020級:蔣可欣

2021級:郭軍偉、梁政、謝肖、傅鐘靈

2022級:李晨夢、潘瑞、秦程朝、譚舒亮、李振雄

 

聯系方式

Emailymch@vip.163.com

辦公室:科學館812

 

招生領域

博士研究生: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每年1~2人)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每年1~2人)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土木建築專業(每年3~4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