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第九屆江蘇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決賽在淮陰工學院舉行。在學院精心組織和指導教師辛勤指導下,由我院2021級交通工程專業本科生組成的河海大學代表隊取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的優異成績。
其中交通工程專業2021級唐亞琪、秦子晗、于志誠、胡峰、趙晨宇同學組成的團隊(指導老師:朱浩然、陳晨)獲得一等獎。參賽作品“道路CT——路面内部病害注漿修複數字化檢評技術”針對典型路面結構内部病害,基于Gprmax軟件建立了電磁仿真模型,并模拟不同注漿修複等級,分析了注漿前後電磁波信号的時頻域特征參數,建立了評價注漿修複效果的分級評價指标;依托高速公路注漿修複實際工程,采用三維探地雷達對注漿前後的路段進行實測,提取了電磁信号數據特征,結合取芯分析結果,驗證了注漿修複效果分級評價指标的準确性;基于Voxler軟件建立了注漿前後路面結構内部病害的三維數字模型,直觀呈現了注漿修複效果,并實現了修複效果的全域精準評價。
交通工程專業2021級韓雪、覃小容、張俊、張文強、陳禹嘉同學組成的團隊(指導老師:劉聖潔、劉泉)獲得一等獎。參賽作品““舒視智行”—基于路面病害預瞄技術的舒适性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首先利用YOLOv8算法對路面病害的圖像數據進行訓練、驗證與測試,建立路面病害預瞄技術模型,為智能汽車提供“眼睛”;之後利用神經網絡模型對路面病害與人群主觀反饋的舒适度數據進行分析與訓練,建立路面病害-舒适度等級評價模型,為智能汽車提供具有人類主觀意識的“大腦”;最後,根據上步評價模型反饋的舒适度等級,在安全性前提下,引導車輛做出能夠最大程度提升舒适性的行駛策略,為智能汽車提供人類可主觀操控車輛的“神經”,以達到智能舒适輔助駕駛的目标。通過本作品的研究,智能汽車不再是單一遵循預設指令的機械,而是變成了能主動适應環境變化、實時優化行駛策略和考慮乘客舒适性需求的智能體。
交通工程專業2021級王彩娟、魯萬明、陳鑫、何陽、陳芳源同學組成的團隊(指導老師:杜牧青、李銳)獲得二等獎。參賽作品“Kiss-and-Ride出行場景下的落客轉乘組合路徑規劃方法”為應對當前城市内部長距離出行中,單一交通方式成本高或效率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兼顧時間和費用的雙目标出租車落客轉乘(Kiss and Ride)組合路徑規劃方法。采用雙目标标号算法、設計綜合成本函數、引入時間價值系數、設計二分搜索算法解決應用中多項難點,輸出多樣化方案。以南京市多模式交通網絡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該算法能夠提供出租車和地鐵聯合出行的最優路徑,推薦的方案能覆蓋不同時間、費用敏感度下的出行需求,運行效率較高,具備商業應用能力。
江蘇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是在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指導下,由江蘇省城市科學研究會、江蘇省城市規劃研究會、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以及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聯合主辦的區域性大學生科技競賽,每年舉辦一次。
我院學子連年在江蘇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中取得出色成績,不僅是學生勇于創新、奮勇拼搏的生動寫照,也彰顯了學院創新精神薪火傳承式培養的卓越成效。
此次比賽還得到伟德 官网鄭長江、趙海偉、楊海飛、陳俊、吳建濤、張小麗、李紅偉、韓新禹、李倩等老師的精心指導,在此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