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學科建設典型案例3】路面減碳抑排成套技術助力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标

發布時間:2023-11-22

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對材料、能源消耗投入量大,對生态環境擾動範圍廣,是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但仍存在碳排放強度較高、與生态環境協調發展不足的問題。河海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緊密圍繞交通強國與生态文明戰略要求,基于建設美麗中國和加強生态環境保護的背景,把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貫穿到公路瀝青路面建養活動中。

1 綠色建養決策新方法

針對當前瀝青路面建養缺乏健康狀态感知評估及綠色決策體系的問題。構建了基于多源感知信息及損傷疊加原理的瀝青路面結構健康狀态評估新體系,提出了基于健康狀态評估和生态環境約束的瀝青路面低碳建養決策新方法(圖1),構建了适用多維場景的綠色高效建養技術匹配策略(圖2),解決了當前低碳建養決策未能考慮健康狀态與生态環境互饋的技術難題。針對當前瀝青路面建養存在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難題,研發了從材料源頭、設計施工等瀝青路面建養全過程的靶向低碳技術,建了一套集理論、技術、關鍵材料、施工标準為一體的綠色建養施工新模式。

2 典型場景綠色建養技術匹配

項目成果廣泛應用于江西、安徽、廣西等高等級公路、市政道路、景區道路、支線公路等,成果獲得發明專利20餘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餘篇,形成了相關标準和工法。為交通基礎設施的綠色轉型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工程實踐提供了指導。

河海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積極響應“交通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和“雙碳目标”發展理念,開展生态環保安全公路、低碳安全的道路設計、高性能長壽命路面、交通基礎設施施工及運營監測等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用實際行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