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标 | 土木故事彙第一百二十五期:顧仁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發布時間:2023-03-19

個人簡介

顧仁傑,男,伟德 官网2019級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ASCE-ISG河海大學分會會員。現任伟德 官网19級土木五班副班長。曾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三等獎、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橋梁創作大賽校選賽特等獎、2022年江蘇省結構創新競賽校内選拔賽特等獎、江蘇省第五屆“構力杯”高校BIM裝配式大賽二等獎、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江蘇分區模型加載組一等獎。主持一項國家級創訓。推免綜合排名專業第26名,目前已推免至河海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前言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大一到大四的時光很長:從稚嫩到所謂成熟,從天馬行空到腳踏實地,從脆弱敏感到坦然自若。大一到大四的時光也很短:大一到大二隻有半年,整個大三忙碌到失去了知覺,回首一看四年前就是昨天。有幸能接到土木故事彙的邀約,希望我的淺薄經曆能夠給學弟學妹們提供點啟發。


學習曆程

初到大學,鬥志昂揚,意氣風發,想着要去好好感受一下這自由快樂的大學生活,什麼事情都想着嘗試一下。各種社團招新,各種組織工作,各種課程也是滿滿當當,早操、早八充斥着整個大一上學期。好在有着高中吃苦奮鬥的精神,倒也不覺得辛苦。但漸漸的發現大學的約束少到隻能靠自己,便愈發放肆,到後來幹脆直接放棄了高中遺留的優良傳統,變得妄為至極,上課開始玩手機,課程學習開始拖,作業一抄或者幹脆不寫,朝氣也變成了頹圮。到了期末,好在學期前半段沒擺爛,在突擊學習下也穩定了成績,不算太好也不算太糟。大一下學期,疫情爆發,所有課程轉為線上,授課方式的轉變加上無所約束沒有目标,我徹底的陷入了“活在當下”的日子裡了,不求學習的上進,連興趣愛好也都漸漸索然無味,想要做些什麼卻不知道做些什麼的精神内耗在我的腦海裡徘徊,一會積極一會焦慮。

大二返校,重新點燃鬥志,便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之中,連着兩個月打乒乓球、羽毛球;想過賺錢,做過搬運,送過外賣,即便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了,但重心卻始終未放在學習上,學習對我而言隻是生活中不重要的、可有可無的一部分。雖然大二很充實但學習也是更加懈怠,有些科目甚至走到了挂科的邊緣,整個大二也算是退步了不少,一整年的績點隻有4.0,排名到了五十名左右。

大二結束,專業分流完成。我們從江甯搬到了本部。但對于自己道路的抉擇第一次清晰的擺在我面前,實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在一個暑假的痛定思痛後,也萌生了保研的想法,績點很邊緣,但能在大三提上去再開始搞競賽和創訓或許還有機會。大一大二實在遺漏太多,沒有參加創訓,競賽也隻有個數學三等獎,績點不高,專業學習千瘡百孔。保研希望也很渺茫,除非所有預期目标都達到。于是我開始布置周密的任務清單,其中計劃進行的基礎部分就是績點的提升。大三開始,幾乎所有人都一改往日的松懈慵懶,态度變得更加端正起來,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以及自己計劃的安排下,我摒棄了昔日逃課、不寫作業的惡劣習慣。把心思重新放在了課堂學習上,做到了課上認真聽,課下認真學習,把所有的知識點理解到位,把書上的例題都看懂。當然做得到也能得的到,也是在大三上這個學期我的績點到了4.73,為我的後續任務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教室鑽研題目

從認真對待到擺爛不學再到重新拾起,我在學習路上坎坎坷坷更多的不是學習難易造成的,而是總想着安逸,隻居安不思危。到後來再重新拾起也是迫于現實壓力。反複橫跳加之沖刺學習實在讓我疲憊不堪。想來很多學弟學妹也是如此,上了大學,少了約束,也少了方向,陷入溫柔鄉,擺脫不了舒适區,希望你們不要像我一樣事情臨了才想着解決,最後也借楊绛先生的話表達到我在學習路上的啟示——當自己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時候,那就讀書吧!

競賽經曆

大一大二的我很少參加過競賽,佛系青年是我那時的标簽。不争、無為而不為成了我的中心思想。整整兩年隻參加過一個奇思妙想比賽,比賽時一級荷載直接壓碎了,也草草地參加了個數學競賽,真所謂毫無建樹。

初入大三,我和兩位夥伴參加了紙橋賽,從整體構思到研究制作技巧,再到做出模型進行試驗,我們是真正的把這個比賽當成了競賽去做,本部沒有太多制作空間,我們連着幾個禮拜的周六周日從本部趕到了江甯去參與制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模型最終也取得的不錯的成績。于是緊鑼密鼓去參與美賽競選,我毫不意外的因為沒參加過什麼比賽,成績不強等原因落選了。那時的我對于保研這條路走到了最黑處,看起來真的是困難重重,但既然想着往這個方向走,那就一條路走到黑吧。抱着死磕到底的想法,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能參加的各種競賽中,其中最讓我刻苦銘心的就是結構競賽。

備賽通宵後的清晨

2022年4月份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校選賽發布賽題,白天上課晚上做模型,連着十多天的晚上我們都呆在了模型教室,一遍遍的校準尺寸,一次次的滴膠水,每天回到寝室手指上覆蓋着滿滿的502,撕也撕不下來。當然結果也是如意的。我們順利的進入了校選賽複賽去角逐唯一的加載組。在校選賽複賽備賽過程中,我們抱着隻要做的多、試的多就更有希望的想法去做模型,短短的一周我們就完成了三個模型并完成了試驗,在比賽的前一天為了完成最後一個參賽模型我們熬了一個通宵,最終也如願的拿到了加載組的名額。

省賽比賽現場

由于省賽的推遲,我們暑假的假期也随之取消。為了能在省賽中獲獎,我們在整個假期反複制作反複加載,加載壞的模型也堆成了小山。在這其中我們用掉了百餘瓶502膠水,劃開了一張又一張的竹皮,剪斷了一根又一根的竹竿。衣服褲子上點點滴滴布滿了膠水結成的硬塊,夥伴的手套上還殘留着當時裁剪竹皮受傷留下的血迹,最終也艱難的獲得了省賽一等獎,也取得了通往國賽的門票。

省賽頒獎現場

總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可能走的很快,但一個人是很難走遠的。在此我由衷的感謝陪我走過一年競賽曆程的兩位夥伴——梁熙、蔡易成同學!也感謝三位陪伴我一路比賽的編外人員——王澤軒、黃佳蔚同學、馬志同學!寫下這段文字的我依然在緊張的備賽國賽之中,即便專業上的競賽停了,競賽也永遠不會停,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競賽依舊。最後希望各位學弟學妹能輕松應對生活中的每一方面的競賽,也祝願各位在專業競賽上獲得好成績。

個人榮譽

1. 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三等獎;

2.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橋梁創作大賽校選賽特等獎;

3. 2022年江蘇省結構創新競賽校内選拔賽特等獎;

4. 江蘇省第五屆“構力杯”高校BIM裝配式大賽二等獎;

5. 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江蘇分區模型加載組一等獎;

6. 2019-2020學年、2020-2021學年、2021-2022學年河海大學學業優秀獎學金;

7. 2021-2022學年河海大學科技創新獎學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