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橋梁是交通運輸咽喉,其安全運營直接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我國作為橋梁大國,大跨橋梁建設規模和數量均居世界之首。随着服役時間增長,在複雜運營環境和高負荷超載作用下,大跨橋梁疲勞問題高度凸顯。由于疲勞損傷發生初期隐蔽性強、難以發現,且一旦發生其增長迅速,若未及時修複,将嚴重威脅橋梁整體運營安全,已成為業界面臨的重大工程難題。
河海大學鋼橋安全運維研究團隊,10餘年來圍繞大跨鋼橋病害機理、檢查評定、維修預防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創建了大跨公路鋼橋抗疲勞性能提升及安全運維成套關鍵技術體系,填補國内多項技術空白。建立了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成套高效鋼橋安全運維技術體系,尤其是鋼橋疲勞壽命評估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疲勞試驗系統、疲勞重點部位預測和分級方法、複雜隐性裂紋的檢測技術、鋼橋疲勞損傷修複及預防性養護成套技術設備及工藝流程等,填補了多項實橋運維技術空白。振動型疲勞試驗評估系統、實橋高空便攜式檢測儀、氣動沖擊成套設備等均已形成産品并投入應用。獲國際發明專利5項、國家發明專利40餘項,主編标準3項,9項技術被列入省部級成果庫或推廣目錄。
重點依托江陰大橋,打造了國内首個大跨鋼橋養護管理樣闆工程,并主持編制了全國首部“橋梁養護藍皮書系列叢書”,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推廣成熟的養護技術和經驗。藍皮書的出版,得到了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海濤、鳳懋潤的高度肯定。通過多年技術應用,主持編制了江蘇省地方标準2部,已正式發布實施。牽頭組建了“江蘇省鋼橋結構安全與鋪裝技術工程中心”,彙聚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蘇高速公路工程養護技術公司、東南大學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的技術力量,全方位開展技術研發、産品孵化、應用和推廣服務,産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研究成果已在江陰大橋、泰州大橋、蘇通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近10座國内重大橋梁工程推廣應用,其中氣動沖擊技術列入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蘇高速公路養護主管單位)年度考核指标。
成果獲2021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2020年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