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清華大學、北京建築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以“小橋築大愛,實踐創真知”為主題,采用“線上答辯+線上評審”的模式舉行,來自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26所高校的53支隊伍線上參與了決賽。由我院本科生組成的河海大學代表隊取得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河海大學也成為全國唯一蟬聯三屆該賽事一等獎的高校。
其中土木專業2019級張璟桓、薛小萌、何心儀、2020級董子昂,以及交通專業2019級古劍同學組成的河海大學1隊獲一等獎(指導教師:雷笑、劉榮);土木專業2019級晏彬淇、李炳志、呂霖、袁華青、2020級張轲同學組成的河海大學2隊獲二等獎(指導教師:謝發祥、盧漫)。
河海大學1隊線上答辯 |
河海大學2隊線上答辯 |
兩隊學生均以陝西省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為社會實踐基地,深入現場進行踏勘、調研,将創新實踐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設計公益橋,旨在為兒童架起安全求學之橋,為當地人民開通緻富之路。其中,河海大學1隊設計了以鍍鋅波紋鋼混凝土組合拱為結構主體的“慈安橋”,河海大學2隊設計了具有人車分流特征的飛燕型無吊杆中承式拱橋“蝶彩橋”。此外,我院師生組成的土木交通類社會實踐團隊積極推動“慈安橋”設計方案落地,已在當地進行橋梁建設,目前進入養護階段,即将竣工。土木交通類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知行合一,關注民生、服務地方,通過創新實踐助力鄉村振興,在認知、适應和改造社會的實踐過程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石泉縣明星村橋址現場踏勘 |
線上線下研讨建橋關鍵技術 |
施工現場學生綁紮鋼筋 |
施工現場學生調整支架 |
此次社會實踐從2020年7月開始赴石泉縣踏勘至今已有兩年,土木專業2018級鄭宇涵、劉思博、孫龐博、楊世通、吳博、趙穎、陳明珠、林文敏、王潤民,以及交通專業2018級常天亮等同學前期的實踐工作,為參加本屆比賽的2019級、2020級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和寶貴的經驗,體現了我院學子創新實踐精神的薪火傳承。另外,本屆比賽還得到沈揚、劉雲、吉伯海、袁愛民、張勤、王璐、李倩等老師的精心指導,以及高彬、劉栩健、唐浩然等同學的大力幫助與支持,在此深表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