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學科簡介
一、學科總體概況
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學科于1952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岩土力學先驅黃文熙教授創建。1956年黃先生調往北京工作。在錢家歡教授、徐志英教授、姜樸教授、殷宗澤等老一輩岩土力學專家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下,本學科于1981年、1982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被評為全國僅有的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之一,1991年建立博士後流動站,1996年成立水利部岩土工程重點實驗室。2001年成立江蘇省交通基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江蘇省岩土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01年、2006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建立岩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岩土工程學科是我校土木工程的主幹學科,全國領先,具有雄厚的師資隊伍、先進的平台條件和豐碩的研究成果,能夠帶動和支撐其他二級學科的發展。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土的靜動力學特性與本構理論(Fundamental Behaviour and Constitutive Theory of Soils)
2. 現代高土石壩設計理論與方法(Design Theory and Technique for High Earth Dams)
3. 軟土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Soft Ground Improvement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4. 岩石力學與岩體工程(Rock Mechanics and Rock Mass Engineering)
5. 岩土滲流理論與測試(Seepage Theory and Testing for Geomaterials)
6. 隧道與地下工程(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三、學科隊伍情況
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學科由岩土工程科學研究所和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所共建。
岩土工程研究所現有教師56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2人,講師1人。擁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6人。
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所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擁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1人。
詳細信息歡迎訪問土木院網站師資概況:/6218/list.htm。
四、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學科特色是通過研究岩土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力學特性及其在靜動力荷載作用下的應力變形和強度規律,解決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等領域中的岩土體變形和穩定問題。
建成了一流的岩土工程實驗室,擁有一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如大型應力路徑三軸儀、非飽和土三軸儀、多功能動靜三軸儀、岩石三軸流變試驗系統、岩石力學試驗系統、大型真三軸儀、大型流變三軸儀、全自動車載CPTU系統、大型土工試驗槽、電子萬能試驗機和岩土微細結構試驗系統等。
近年來,承擔100餘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大量技術服務與開發項目,獲10餘項國家級、部省級科技獎勵,在行業内有顯著影響。提出了多個經典理論,已成功納入國家及行業規範标準;培養了多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等高水平人才,具有很高的社會聲譽和認可度。
五、人才培養
本學科旨在培養滿足下列要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态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嚴謹求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态度以及良好的國際視野,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能夠熟練應用現代基礎理論、先進計算方法、實驗技術手段開展創新性科學研究,能夠解決土木、水利水電及交通等工程中與岩土工程相關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做出創造性成果。
本學科每年培養博士生近30人、學術型碩士生100人、專業型碩士生80人,培養規模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全國土木工程學科中唯一獲批2個國家“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彙聚美國、英國、歐洲、加拿大院士7人,吸引法國、俄羅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所大學研究生留學,成為我國岩土工程留學生培養高地之一。
六、學科發展前景
本學科專業擁有輝煌的曆史,學術隊伍強大;研究方向全面,科研項目充足,科研成績突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