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
李少宇,男,漢族,中共黨員,伟德 官网土木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本科績點綜合排名10/168,并獲得推免資格,現為河海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曾任伟德 官网團委青協副會長、會長, 2017級輔導員易班助理,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國際學生組織(ASCE-ISG)河海大學分會副會長,伟德 官网2020級土木三班班導師助理。
個人經曆
回顧本科四年經曆,從看着《土木故事彙》上的優秀學長學姐,心中暗暗敬佩,到如今自己作為學長在《土木故事彙》上分享自己的經曆,我在感歎着時光匆匆的同時,也慶幸自己沒有辜負這段時光。
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學習、社會工作、競賽、科研、社交……太多太多的事情在豐富着我們的大學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挑戰。在我看來,也正是這些挑戰成就了如今的我。自己的各種能力在一次又一次咬牙堅持攻克這些難關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年少”。調整好心态,保持上進心,敢于直面挑戰并将之戰勝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克服挑戰之後的喜悅。
投身公益,發光發熱
公益是貫穿我四年大學生活的一盞明燈,投身公益是一顆赤誠愛心得以實現的最好方式。從參與社會工作到積極組織參與公益活動,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還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在愛心包裹活動中,通過在街道上向路人講解和勸說,讓路過的陌生人奉獻一份愛心給貧困山區的學生,我明白了愛可以跨越距離;在百家湖地鐵志願者活動中,我幫助無助的老人規劃路線購買車票,因此明白了愛可以指明方向;在梅園講解志願活動中,我通過為參觀者講解周恩來等偉人在與國民政府鬥争中的精彩故事,明白了愛可以傳承精神;在書傳少年——南京甯燕農民工子弟小學贈書活動中,我在學校裡走遍各個寝室、教室,将同學們不再使用的書籍收集起來一起運送到甯燕小學農民工的孩子們的手上。看着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明白了愛可以傳遞文化;在指尖上的蛻變——博愛關愛智力障礙人群的活動中,我陪伴智力障礙人士學習玩耍,并為他們籌備資金改善生活,從中我明白了愛可以治愈心靈。在一次次志願活動中,我在奉獻自己的一顆愛心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這份來自奉獻的熱情讓我決定在組織中留任。之後在我擔任伟德 官网團委青協副會長、會長的期間,我組織了在河海大學江甯校區文體中心舉行的江蘇省國際舞大賽志願服務活動,高淳、溧水國際馬拉松志願服務活動等活動。其中,指尖上的蛻變——博愛活動在我和青協的小夥伴的共同努力下獲得了2018年第七屆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銀獎。

銀獎獲獎名單
後來,我有幸在2020年11月26日代表河海大學前往河海大學定點扶貧對象——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石泉中學進行土木開放日——走出校園扶貧特别活動,為山區的孩子進行專業的啟蒙和引導教育。通過這次活動,我深知扶貧不僅僅要扶經濟也要扶精神,這些孩子們心裡對家鄉的熱愛将成為火種,在他們日後的生活裡綻放,讓他們能夠重新回到家鄉,興起家鄉的脫貧建設之火。

為山區的孩子們進行啟蒙和引導

前往石泉中學開展土木開放日活動
躬耕競賽,越挫越勇
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我逢賽必至,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邀請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校選賽……每一次我都積極參加。雖然比賽成績都隻是二等獎或者三等獎,沒能問鼎最高獎項,我也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力不足。但是在短暫的懷疑之後是一次次更加堅定的堅持。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和隊友的不懈拼搏下,我們成功入選2020年河海大學美國大學生土木工程競賽(以下簡稱“美賽”)擋土牆隊。自從校選選拔開始後的那六個多月,我的生活便隻剩下上課、敲牆(比賽訓練)、睡覺。每天晚上敲牆到科學館關門才被迫離開是家常便飯,在寒假我更是堅持訓練到大年二十八才回家。當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隻有計算書前二十名才能夠獲得參加比賽的資格,但是由于賽題的要求,很多材料隻有在美國才能買到,并且等待寄到學校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直到計算書提交的前一個星期,我和隊友們才拿到了從美國寄回來的符合比賽要求的材料。拿到材料後,我和隊員們發現,之前所用的國内材料的剛度、抗拉強度、摩擦系數等性質與美賽比賽材料完全不同,這也就意味着我們之前做的所有試驗結果對于比賽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時間距離提交計算書隻有七天了,這短短的七天裡,我們不僅要做試驗,還要寫一份全英文版的高質量計算書。我們沒有放棄。七天時間裡,我們每天工作到淩晨四五點,在實驗室的桌子上趴着小憩一會兒就起來繼續工作。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計算書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這也是河海大學參加美賽擋土牆賽計算書的曆史最佳成績。但是讓我遺憾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次比賽從線下進行改成線上進行,又從線上進行改成延期進行,最後不得不取消。不過,這份在比賽中磨練出來的愈挫愈勇的精神在我後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一直支撐着我,讓我能夠有勇氣去面對和挑戰任何問題。


準備美賽擋土牆賽
嘗試科研,堅持不懈
科研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大學生活又一個新的起點。大三時我有幸通過導師制進入沈揚老師的課題組學習,并開始接觸科研,開啟了全新的大學生活。在科研的過程中,攪拌混凝土時我被弄得滿身灰塵,電滲處理淤泥時我被弄得滿身泥濘,但這些都不足以讓我放棄。憑借着這一份在科研中的不懈堅持,我也最終确定了在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我作為成員參加了一項校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創訓”),作為負責人完成了一項國家級創訓。在此期間,我還以一作身份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分級加載電壓下考慮有效電勢變化的軟黏土電滲固結理論》,以二作身份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考慮土體有效電勢變化情況的一維電滲固結方程》,以三作身份發表SCI論文《Study on the Electro-Osmosis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 from Tai-zhou with Various Saline Solutions》,并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除此之外,我參編了專業性著作《土力學原理十記(第二版)》以及指導性書籍《河海大學本科生教學指導藍皮書系列叢書》。

參加科研工作

總結
現在看來,後來我在科研過程中能夠取得成績離不開在公益和競賽過程中鍛煉出來的能力和意志力。最後我也因為這些方面的加分順利拿到了保研資格。所以,我認為有時候我們會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不要因為這份猶豫而停滞不前,隻有一點點去做去嘗試才能夠慢慢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後,你的一次次嘗試和努力得來的結果會使得你的前路更加寬廣。所謂“你隻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可能就是這樣吧,你前面的每一步都會成為你下一步的基石,從而讓你能夠走得遠一些,再遠一些。“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年少”,莫要辜負了這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個人榮譽
一、榮譽稱号
1.2019-2020學年河海大學學業優秀、學業進步、社會工作獎學金;
2.2018-2019學年河海大學精神文明獎學金;
3.2017-2018 學年河海大學學業優秀、社會工作獎學金;
4.河海大學“優秀學生”;
5.河海大學“優秀志願者”;
6.河海大學“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7.河海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8.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