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共青團江蘇省委下發《關于表彰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的決定》,我校伟德 官网團委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稱号。
長期以來,伟德 官网團委在院黨委和校團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專業特色,圍繞根本任務、政治責任、工作主線三個根本性問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共青團工作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團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努力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突出青年特點、體現學院特色的團委工作新格局。
堅定信仰,牢築青年思想地基石
搭建學習平台,強化價值引領。學院團委以基層團支部為抓手,搭建“集中學習-自主學習-朋輩引領-主題團日-調研實踐”梯度式學習平台,在“青年大學習”微團課學習上,積極引導、充分監督,深入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重要回信精神”“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主題學習活動,充分利用校内外資源,開展“青馬公開課”“夢想公開課”“信仰公開課”等,引導青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緊扣時代主題,聆聽青年聲音。學院團委以堅定青年團員理想信念、引領青年團員思想成長為核心任務,開展“土木交通青年說”品牌系列活動,武裝青年思想,聆聽青年聲音,講好青年故事。
築牢線上陣地,深入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打造吸引團員青年的“HHU·青春土木”微信公衆平台,築牢共青團“網絡思政”主陣地,以“土木故事彙”“師言砼語”等欄目發掘身邊優秀教師和學子代表事迹,聚焦疫情防控、“四史”學習教育等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曆史事件、重大新聞熱點三個維度,發布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網文。
激發活力,細描素質提升框架圖
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綜合素質。2020年,學院團委新頒布《土木院PU第二課堂管理辦法》,分級定制方案,一年級引導鼓勵,二年級鞏固提升,三年級查漏補缺,四年級私人訂制,實現了教育時間、控件、内容和主客體的統籌安排,同時也做到了育人質量的過程監控和成效評估,根據第二課堂成績單情況,了解學生個人職業傾向及能力結構匹配情況,為學生個體成長和職業發展提供指導。第二課堂學時階段合格率平均達97%。
豐富活動形式,增強文化自信。學院團委注重積澱、凝練特色、深化内涵,形成了土木“砼”文化。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文化藝術節活動,2020年開展“同舟共濟,歌頌戰‘疫’”文藝原創作品朗誦大賽,“堅定理想信念,感悟平語近人”學習總書記用典朗誦比賽;在第56屆校運動會方陣表演上,通過拼圖展現火神山、雷神山的搭建過程,緻敬最美建設者。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期間積極舉辦各類科技科普活動,承辦了知識問答、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組織第十三屆“奇思妙想”結構設計競賽,舉辦迎新生“土木開放日”活動。
創新實踐模式,激發育人活力。學院不斷探索創新“互聯網+社會實踐”新模式,鼓勵學生采取“雲組隊”“雲調研”“雲訪談”等形式開展社會實踐。聚焦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鼓勵學生跨地域、跨專業組隊,點線串聯,聯動實踐。學院獲評河海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獲評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各1人。
打造品牌項目,傳遞青年能量。學院團委緻力打造品牌志願服務,“指尖上的蛻變——情系南京博愛安養庇護中心”志願服務項目獲得2020年“美靈杯”創益中國·大學生公益大賽前百強等。此外,學院于2020年新建“傳承紅色薪火,情系退伍老兵”三點紅養老志願服務項目,慰問幫扶退伍老兵,弘揚青春正能量。
從嚴治團,構建組織提升防護牆
夯實服務堡壘,完善基礎團務。在院黨委領導下,以黨建帶團建,提升“帶”的組織力,突出“帶”的政治功能,形成縱橫覆蓋的堡壘。學院共66個團支部,1886名共青團員,認真落實“三會兩制一課”,紮實開展發展團員、團員管理、團員教育評議工作。“智慧團建”團籍注冊錄入率、畢業生轉出發起率達100%,下屬支部三星以上比例達100%。2項團日活動獲評校優秀主題團日活動。
推進共青團改革,提升工作活力。積極改革健全學院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合并院學生會、科協,精簡團學組織部門,明确學生組織職責;持續推進團學幹部考核機制,提升團組織工作活力;加強學生骨幹隊伍建設,強化服務青年師生工作職責,實施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黃業博同學擔任校團委學生兼職副書記,江蘇省第十四期大學生菁英人才學校、第二屆“青馬工程-先鋒骨幹計劃”學員,江蘇共青團“青年觀察員”。
特色創新,施展建功立業鴻鹄志
整合多方資源,培養創新人才。為培養培養新時代土木交通類卓越人才,學院構建創新實踐教育共同體,充分利用行業企業校内外資源,開展“土木大講堂”、“土木微講堂”品牌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行業大咖、優秀學生進行指導和經驗分享,拓展以土木類創客空間為平台的線下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創新實踐活力,加速學生創新實踐成果孵化;升級以虛拟學習社區為平台的線上第三課堂,推動科研成果與賽事相結合,獲得第十六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銀獎1項、江蘇省賽銀獎1項、銅獎1項,第五屆、第六屆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