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岩土工程與結構安全”暑期學校:學術報道(九)

發布時間:2020-08-19


818日是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岩土工程與結構安全”暑期學校的第九天。當日的學術報告由伟德 官网陳育民教授主持。

上午的首場授課專家是山東大學張慶松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隧道與地下工程突湧水治理理論技術與實踐》。張教授介紹了地下工程災害現狀,針對隧道施工過程中較為嚴重的突水突泥等問題,從施工時間、注漿機理、漿液混合方式及注漿管布設方式四個方面對注漿過程進行概述,然後依次介紹了注漿擴散與加固機理,注漿材料,注漿工藝,注漿設計方法以及注漿安全、效果控制方法及開挖标準。最後通過江西永蓮隧道的斷層破碎帶突水突泥治理、廣西均昌隧道全風化花崗岩突水突泥治理等工程實例讓學員們對地下工程的突湧水治理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張教授的報告吸引了學員們的濃厚興趣,針對學員提出的數值模拟與現場實驗結合、隧道運營期間的襯砌結構小裂縫注漿加固等問題,張教授給出了耐心、細緻的解答。

上午第二場學術報告的主講人是湖南大學的陳仁朋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盾構掘進土拱效應及複雜地層變形智能精準控制技術》。陳教授分析了隧道盾構掘進的四個技術難題,引出盾構-地層動态耦合作用及地層土拱效應演化規律這個科學問題。接着從盾構掘進土拱效應和地層變形計算方法,基于地層變形精準控制的盾構掘進智能調控技術,複雜地層盾構穿越建/構築物安全評估及保障技術三個方面介紹了研究的思路和成果,并結合深圳春風隧道下穿敏感建築物及長沙地鐵富水岩溶地層下穿曆史保護建築群等案例介紹了加固技術的工程應用。學員們和陳仁朋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互動,關于模型實驗中土樣選擇的規則及盾構隧道判斷不同地質情況下的地層沉降,從而調整盾構倉壓力等問題,陳教授的精彩回答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下午第一場報告的主講人是河海大學高玮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基于現代智能信息技術的岩土工程安全性評價》。高教授向學員們介紹了岩土工程安全性評價的特點,兩種評價方法以及它們的瓶頸,還有基于仿生人工智能的現代智能信息技術。通過地下工程安全性評價的講解,結合某高速公路隧道的工程應用向學員們展示了反演物理力學的流程。最後通過講述滑動面搜索、滑面參數确定的穩定性計算和加固方案優化設計的穩定加固,讓學員們對邊坡工程安全性評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報告結束後,學員們積極交流,提出如何确保粒子群優化算法收斂到全局最優解,臨界滑動面搜索中如何反映外部條件對岩土工程安全性的影響等問題,高教授逐一做出解答。

最後一位授課專家是伟德 官网陳徐東教授,他給學員們分享的是《基于多種無損檢測技術的水工混凝土靜動态斷裂力學特性》。陳徐東教授從基于CT的混凝土材料細觀結構研究,基于聲發射和數字圖像相關的混凝土斷裂性能研究以及基于混凝土細觀模型的靜動态力學特性仿真研究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随後,結合實際工程應用中的科學技術問題,開展了題為《固廢材料再生資源化利用》的報告,主要介紹了鐵尾礦膠結充填體固化劑研發,透水混凝土、多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相關内容。線上和線下的學員們紛紛與陳徐東教授進行交流,陳老師也耐心回答了大家關心的關于CT切片圖像處理能否用在砂土上,如何生成三維圖像,數據分形分析等問題。


文:陳育民,張後樂;圖:張後樂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