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岩土工程與結構安全”暑期學校:學術報道(八)

發布時間:2020-08-18


817日是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岩土工程與結構安全”暑期學校的第八天。今天的學術報告由伟德 官网姬建教授主持。

上午的首場授課專家是伟德 官网石修松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多孔岩土介質的變形特性》。石修松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多重孔隙土體的工程背景,随後從堆土體的結構性、均勻化方法和模型三個方向展開,揭示了塊狀堆土結構演變和實際工程中堆土體的分層固結特征,結合理論分析和有限元數值分析提出了複合堆土材料的均勻化,并根據堆土體特有的結構特征,建立了一維壓縮模型和固結模型描述雙重空隙堆土體的變形特性。石教授的報告非常精彩,深深的吸引了衆學子的熱情互動,針對學員們提出的建模參數的選取、理論推導過程、論文發表經驗等專業問題,石教授做出了耐心、詳細的回答,令學員們受益匪淺,赢取了熱烈掌聲。



上午第二場學術報告的主講人是伟德 官网陳育民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砂土液化機理防治技術》。陳教授從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引起的房屋倒塌、地表整體流動等震害現象出發,引出了砂土液化的流動變形機理,通過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研究的室内外試驗,提出了砂土液化防治新技術,包括排水剛性樁方法、減飽和法、土工織物加固方法及微生物固化等。陳育民教授的授課生動形象,語言風趣,引起了學員們的廣泛興趣。授課結束後,線上和線下的學員們均提出了多個問題,針對大家提出的模拟試驗縮尺、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控制液化變形的應用等問題,陳教授一一做出了詳細的解答。


下午第一場報告的主講人是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黃宏偉教授,他的授課題目為《AI深度學習助力基于圖像的地下工程安全風險評估》。黃教授向同學們講述了工程中的安全風險挑戰與AI應用的現狀,介紹了國内外機器視覺設備的研發現狀以及團隊研究進展,向大家展示了基于圖像的懸索橋錨碇剪切滑移的機理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岩石隧道掌子面特征提取、基于機器視覺的隧道病害檢測與健康診斷、盾構隧道探測注漿沉降風險控制方法等前沿研究成果。黃教授的報告内容豐富,觀點新穎,引起了同學們的積極響應,對于同學們提出的盾構隧道探測的檢測精度、深度學習的研發難點、數據訓練的進行方式、學科交融問題的團隊合作等問題,黃教授詳細地做了解答。


今天最後一位授課專家是伟德 官网張甯教授,他的授課題目是《河谷地場地震波傳播特性及考慮地形效應的地震動輸入》。張甯教授首先指出了河谷地形的地震放大效應是工程震害嚴重的重要原因,提出了一個關鍵的科學問題——地震波從震源傳播到河谷場地的地形效應,然後通過建立V形河谷地震解析模型給出了V形河谷場地全域波場理論解答,随後拓展到U形河谷,并考慮了近源效應、介質影響等因素。張教授的報告吸引了衆多學員的熱情互動,針對學員們提出的Bessel函數的解析思路、邊坡抗震設計中不同工況的組合、背坡側淺埋隧道放大系數等專業問題,張教授耐心、詳細地做了解答。


文:陳育民,梁晖,姜振,圖:梁晖,姜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