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

發布時間:2018-08-10

一、研究所概況

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肇始于河海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中的水運交通方向。于2000年組建并于同年獲得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8年被評為校品牌專業,2010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江蘇省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評估中獲評優秀;河海大學校級重點學科,2016年獲批道路與交通工程二級博士點。研究所創建以來,積極參與國家交通建設事業,承擔過多項國家重大交通工程的科研課題,獲得過“區域物流系統演化機理及其布局優化研究”中國物流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已成為我國極具特色的交通運輸工程科研基地。

二、師資配備

研究所現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4人、講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100%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具有留學經曆的教師占58.3%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75%。學術隊伍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梯隊優勢明顯,已經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幹為主、具有豐富教學、科研經驗的學術隊伍。

三、研究方向

1區域多模式交通規劃與管控

區域多模式交通規劃與管控方向的研究主要根據區域内各類曆史和現狀的交通供需狀況和地區的人口、經濟和土地利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區域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确定未來交通運輸設施發展建設的規模、結構、布局等方案,并運用交通控制手段對其進行優化。分支研究方向包括:(1)城市地下交通規劃與管理。該方向重點研究城市地下區域交通運行組織與優化,對地下交通空間的功能劃分進行科學規劃管理,運用交通組織與疏散控制等技術與地面交通運輸體系協調發展。(2)多模式交通運輸管理與優化。該方向重點研究地面交通、水運交通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規劃與管理,從系統角度出發,利用智能交通、交通管控等技術優化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協同組織與可靠運行。該方向學術帶頭人為鄭長江教授。

2、交通安全與交通環境管理

1)交通安全研究:系統研究車輛、道路、駕駛員與交通安全的關系,闡述交通安全心理,交通事故調查與處理,交通事故再現及統計分析方法,交通事故預測與預防等基本理論和方法。近年來研究重點如下:

1)交通設施被動安全分析與提升、交通碰撞力學特性分析;

2)主動安全研究、事故危險性分析及預測、應急處置、設施及布局規劃;

3)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研究,研究駕駛安全機理及方法和應用。

2)交通節能與環保研究,結合環境科學與交通工程理論,從節能減排角度,對交通運輸系統壽命期的各個階段(開發研制、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建造施工、日常運行、改建擴建、事故調查等)進行科學研究,揭示規律,尋求消滅、減少交通環境污染或提升交通節能水平的方法。研究重點如下:

1)載運工具燃油消耗分析與建模、節能設施研發;

2)載運工具尾氣排放監測與建模分析、交通噪聲監測與預防分析;

3)交通設施的雨、污承載能力分析及減排和淨化處理技術研究。

4)基礎設施建設新結構和新材料。

該方向學術帶頭人為吳中教授。

四、人才培養

研究所碩士生招生對象主要為國家承認學曆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的人員,以及具有與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研究所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多項成就,出版交通工程系統分析方法等教材多部。鄭長江教授開設河海大學精品開放課程《城市公共交通》獲批2017年河海大學研究性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抽檢通過率100%,标準學制内碩士生畢業率100%

沈金星碩士畢業論文城市路網中交通事件影響範圍擴散模型構建研究獲得省級優秀碩士論文。陳悅新獲評2017年度江蘇省土木工程專業優秀畢業生(碩士研究生)、河海大學2017屆優秀畢業研究生、河海大學2017年度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優秀成果獎。

陳悅新主持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省立省助)“基于運行時刻表的公交優先信号控制優化方法研究”。丁盼盼主持江蘇省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項目“低照度條件下主動發光交通标志視認效果分析評價”。徐新東主持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省立校助)“南京新街口地鐵換乘通道改善”。承琪主持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省立校助)“速度管控與道路交通安全”。

研究所與衆多交通相關單位建立了研究生實習基地關系,包括省交規院和交科院以及無錫中設集團等大型資深交通工程設計單位,每年接納本專業全部專碩和部分學碩實習。就業多留在實習單位或直接跟基地公司簽約,就業率達到90%以上,多篇在基地實習形成的專碩論文被評為優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