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慶:土木院91級土木工程專業碩士

發布時間:2015-06-09

智者樂水

  【簡介】 姜國慶,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于河海大學建築材料方向就讀碩士。工學博士,研究員級高工,河海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注冊咨詢專家、南京市矽酸鹽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市質檢站行風監督員、南京市高級職稱評委、中國冶金建設協會混凝土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現任南京建工集團研究院院長。 

 母校點滴 似水年華 

  姜國慶大學本科畢業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階段是在河海大學度過的, 博士師從于中國工程院孫偉院士。說起對母校的印象,他笑着表示“夥食好”。“來河海讀書之前,我們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那些老師跟我說,‘你去那讀書很好啊,水利部的院校,夥食很好,大排都很大。’來了以後發現夥食的确不錯,哈哈。”姜國慶來自北方的農村,生活并不富裕,已經是研究生的他覺得不能夠再向家裡要錢,但津貼隻能滿足基本生活,平時姜國慶就省吃儉用,謹記“艱苦樸素”的校訓,把吃苦當作一種修行,“想告訴師弟師妹們,吃點苦還是很好的,吃的苦都是值得的,最後會苦盡甘來。”
  姜國慶的碩士階段導師課題經費很少,很多重體力活像搬運混凝土塊、成型、篩沙子、稱量攪拌等等,隻能姜國慶自己來做。師兄弟也很少,三屆裡兩個導師總共帶六個研究生,因此彼此都很熟悉,有實驗都會互相幫忙,甚至平時會主動問“今天你做實驗需要我們幫忙嗎”。那種珍貴的感情似醇酒,被歲月發酵而愈加甘甜,二十幾年過去了,仍讓姜國慶暖徹心扉,記憶深刻。
  姜國慶初來河海時并不順利,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難讓他頭疼不已。習慣北方生活的他,很不适應南京的飲食習慣和環境氣候,同屆七十多個研究生中,江浙一帶的占了大半,語言多是江蘇話。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姜國慶一直處于遊離狀态。“像我們材料專業,是被土木結構、建築設計瞧不起的,所以當時和我們同一屆的學結構的相比感覺有點自卑。”他回憶說,但是當時汪基偉老師曾說過“你們搞材料的是大有前途的,因為很多混凝土結構理論都是靠材料來實現的,如果材料有革命性的變化,我們的很多理論也會有新的發展。”他的一席話,就像一盞燈,點亮了前進的路。老師關心、同學熱情,經過一年時間的适應,姜國慶慢慢習慣了南京的生活和學習,與同學之間也熟悉起來,同時結束了基礎課,專業課的開始給了他莫大的興趣。實驗多了起來,導師也經常帶着他們到外面參觀交流,姜國慶說“感覺學習充滿了興趣,生活很有動力。所以以後再有什麼小溝小坎小挫折,自己就不大在意了,感覺都不算什麼困難了”。
  姜國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鋼筋混凝土構件老師周氐老師。“他的頭發白白的,一口南方話。一開始我把名字給叫錯了,氐和氏比較像,一開始我還喊周氏老師。”周老師治學态度嚴謹,非常認真,非常願意去考究每一個數據,一絲不苟地教學、實驗,以身作則影響着他,除了周氐老師,很多老師們嚴謹的治學、認真的教學共同組成了河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了河海人的精神火炬,一代代傳承下去。
  母校早已在他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種子,現在蔚然成蔭。懷念在課堂上跟随老師的粉筆飛舞;懷念課間倚在窗邊眺望,看陌生的雲彩。懷念做實驗,懷念一起搬沙子,懷念表揚,懷念批評。 懷念流淚,懷念為誰而流淚,懷念為何而流淚。

寄語後學 夢想引航

  姜國慶一直從事結構混凝土裂縫機理與控制技術研究、應用工作,為省内外上百項大型工程提供技術咨詢如南京金陵飯店新大樓工程、青奧雙塔工程、南京地鐵工程等重點工程,為行業培養大量專業人才,參與多項國家級、省市級規範、規程編寫。他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有很多豐富的實踐經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思考感悟了很多。
  母校,是一首飛揚的情詩,寫滿了思念;母校,總會讓人心中牽挂,姜國慶一直很關心母校的建設和學弟學妹們的成長。他對學弟學妹們給出了樸素、實用的建議,結合自身經曆為在校學生的夢想引航。
  一、做一個主動的學生
    做一個主動的人,如果你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機會,就做一個主動的人;如果你想收獲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就做一個主動的人。他回憶說:“研究生和本科生最本質的區别是他能夠動手研發試驗方法,有自己的思想,能獨立設計實驗的手段方法和思路。而如果什麼都指望導師給你安排好,讓你今天做這個實驗,明天做那個實驗,讓你去統計這個統計那個,這太過被動。主動是一個做科研的人應該具備的素養。”
  二、做一個外語好的學生
    在搞科研的過程中,外語是很重要的,可以翻譯了解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姜國慶當時的課題方向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這方面比較早的是西德和俄羅斯,這對他的外語能力要求很高。他學的是日語,英語是第二外語,這讓他有更大的空間去了解相關技術,大大拓寬了視野,提高了學術能力。英語肯定要精通,可以在适當地學點其他外語。
  三、興趣決定你能走到多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鑰匙,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難,但隻要有濃厚的興趣,鼓足勇氣去面對、克服困難,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他工作以後就是憑着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完成了很多課題,比如清水混凝土、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
  四、關于考研與就業
  他認為考研或工作一定要帶有主見和明确的目标。大學畢業後是考研還是就業,取決于你是否對學術科研有足夠的興趣,是否可以為科研去奮鬥。不能說小張去讀碩士我也去讀,小李去讀博士我也去讀,盲從勢必造成一個圍觀效應,馬路的地上掉了一個釘子,一個人看,第二個第三個人其他人都來看,其實沒什麼東西,結果把路給堵死了。 而一個碩士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地做科研,純粹是為了一紙文憑,或者為了找工作,就違背了科研的出發點。
  讀書,就是要琢磨一件事,做到一定的境界,最起碼達到自己滿意的狀态。“我接觸過一個小夥子,他對混凝土裂縫問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怎麼去抗裂,怎麼去分析機理,怎麼去研究它的一些參數,怎麼去引進一些新的分析方法,他很有興趣,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研究生真的叫“研究”生,确實是在從事研究。”

感恩母校 深深祝福

  姜國慶所在的單位南京建工集團研究院在建築工業化、綠建技術、高性能混凝土、超高層建築、深基坑等領域開展研究與開發,與河海大學聯合培養專業人才。雖然在畢業時他帶着關于母校的美好回憶告别了河海,但河海始終是他心中堅強而又柔軟一部分。一朝水之子,終生感恩心。他時刻關心母校的發展,用行動報答母校的養育之恩。   
  寄語母校,樸實的語言卻有着最真摯的祝福,他希望母校能培養出更多水利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辦特色水利學科,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水平。加速發展、加強内涵、提高品味。最後,祝願母校昂揚向上、開拓創新,再創輝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