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衛紅:土木院2003級結構工程專業博士

發布時間:2015-06-02

鐘情河海 祝福百年

  【個人簡介】:宣衛紅,女,現任金陵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江蘇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标評标專家、江蘇省矽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河海大學攻讀結構工程方向博士。

  在專業上孜孜不倦,不斷學習,在科研中認真嚴謹,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勤勉治學,不斷奉獻;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嚴于律己,她就是河海大學03級優秀校友金陵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宣衛紅教授。

回首求學之路

  回首河海的求學之路,她向往河海大學,因為“上善若水 笃學敦行”的河海文化;因為“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樸實的校訓;因為有一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老師。2003年她進入河海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吳勝興教授。對于吳教授的感激之情不勝言表,吳老師深厚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之道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都令她敬佩與感動。行成于思而毀于随,吳老師十分重視對學生科研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關注科研前沿方向。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吳老師幫她從選題方向、文獻資料,從試驗方案、結果分析、文章撰寫都耐心細緻的指導。正是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她才得以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順;正是老師指導和培養,她才得以在教學工作中越做越好。“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對河海老師最貼切的形容,這種“潤”,潛移默化,是百年名校師德的彰顯,是無私師愛的完美诠釋。
  母校給予她知識、方法、思想,是生命中恒久的智慧燈塔,讓她收獲了太多太多,也在她人生之路上有了更深的烙印。在河海的這段求學曆程,是她求學路上最為難忘的一段。
  務實勤奮的校風,時刻激勵着她在科研和教學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近幾年,她在國内外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被EI、ISTP收錄8篇;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5項。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十多項。負責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廢舊丙綸(聚丙烯纖維)地毯纖維化處理技術及其纖維水泥基複合材料工程性能研究》。作為骨幹參與的江蘇省住建廳項目《聚丙烯纖維混凝土/砂漿抗裂機理及應用研究》,經省住建廳組織的鑒定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2012年度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她負責的《一種新型現澆鋼筋混凝土雙向空心保溫樓闆的設計及施工技術研究》,獲得江蘇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獲得河北省建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五。 

師德之傳承

  她也是一名高校教師,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多年,在河海老師身上學到師德、師愛,學到的對學生的關懷、責任、理解和尊重,她都會傳承下去。她對學生嚴格要求,在學業和科技創新上不容一絲馬虎,認真糾正學生每一個錯誤;她對學生關心疼愛。在她心裡,每一個學生都像蚌裡的沙粒,隻要耐心去洗它、磨它、浸它,終究他會成為一顆璀璨的珍珠。她覺得這種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是她對教育事業最高投入。
  學會做人是她常給學生們說的一句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會做人是一種學習,要向先進、模範學習,要向身邊每一個人學習,要看到每個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會做人更是一種實踐,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還應落實在行動上。
  做人在先,做學問在後,她總是和她的學生說,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隻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的更遠。

寄語母校百年

  莘莘學子心,悠悠母校情,揚揚心語寄。欣逢母校百年華誕,她滿懷激動和感恩。百年來,多少河海學子,滿懷着報效祖國的壯志,奮鬥在大江南北、為祖國添磚加瓦,為世界服務大衆,為母校增光添彩。
  “回顧過去,我們無比自豪;展望未來,我們信心十足。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再次向母校緻以最誠摯的祝福,願母校永遠輝煌,永遠充滿生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