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下,石頭城旁
【簡介】許志剛,如東縣水務局總工。1985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河海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讀本科。
1985年,他帶着如東人民樸實奮鬥的精神來到了這裡,作為學子的他勤奮學習,敢為人先,擔任學生幹部,并成為85級建築工程系的第一個學生黨員,在大學的土地上積累着人生的第一份财富,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轉眼又到了蓬勃興盛的“新河海”時期,他早已在工作崗位上奮鬥了二十多個年頭,與河海一起走過了堅實而豪邁的光輝曆程,他懷揣着河海大學“獻身 求實 負責”的精神,牢記着“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訓,堅守在國家基層水利工作崗位上,在工作中發光發熱,默默的為國家水利事業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與此同時,他也時刻關注着母校,母校一點一滴的發展都牽動着他的心,在母校即将迎來百年華誕之際,他衷心的祝願母校發展的更好,河海大學“水”的精神能夠廣為傳頌!
他,就是河海大學85級建築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校友,現任如東縣水務局總工許志剛。
青蔥歲月:第一個學生黨員
1985年9月,許志剛被華東水利學院建築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錄取,在梧桐掩映、綠植滿布的華東水利學院開始了四年的本科生活。初到華水時是九月,九月的河海被梧桐樹包圍,滿地黃花堆積,幾轉寒更,桐葉上聽秋雨,正如李清照的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學生時期的許志剛勤奮刻苦,工程館旁可以聽到他大聲誦讀的朗朗書聲,科學館裡可以看到他孜孜不倦的求學身影,四年裡,憑借着認真和刻苦,許志剛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除了成績優異,他還積極參與學生工作。在校期間先後擔任班團支部書記、班長、學生黨支部書記等。兢兢業業、踏實肯幹的工作态度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緻肯定。憑借着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學生工作,許志剛成為了85級建築工程系第一個學生黨員。
華水四年的生活平凡而充實,他從梧桐細雨中認識了河海,更是品味到華水春夏秋冬。春之華水,梧桐巍巍,怡人而真摯;夏之華水,力展蔥茏,沁人而靜谧;冬之華水,蒼勁堅韌,暖人而明媚。都說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許志剛懷念曾經在河海的青蔥歲月,青春就是一直餘韻不絕的歌曲,有着春天的春意盎然,夏天的熱情洋溢,冬天的超然淡泊,冬天的甯靜緻遠,她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帶着心中最耀眼的夢想,在河海這個築夢的地方奮鬥不止。河海永遠在心靈的角落,永遠不會淹沒在記憶裡。
母校老師們求真、務實、嚴謹的治學态度深深影響着許志剛,母校純樸的學風也讓他在四年裡,為日後的工程師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學生工作經曆也為日後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不少幫助。許志剛深深懷念和感激在華水度過的四年時光。
奮鬥曆程:勇敢獻身基層
1989年從建築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後,許志剛回到了家鄉南通市如東縣,懷揣着兒時的夢想,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河海人的樸實與感恩,讓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河海人的熱情,讓他無私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家鄉建設;河海人堅韌,讓他在崗位上默默地奉獻。1989年8月參加工作,他先後在如東縣建築工程管理局、如東縣水務局任職。在縣建築工程管理局工作期間,任局駐大慶辦事處、南京辦事處技術負責人、副主任等職務。
母校四年打下的良好基礎讓許志剛在機關單位發展勢頭很好,出色的工作獲得了領導的肯定。然而,許志剛覺得年輕人不應該在機關單位平淡的工作中消磨青春,應該到基層單位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充分鍛煉自我。1993年8月,他主動請求調任縣水務局所屬如東縣水利電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說:“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老師們就說,河海人要不怕吃苦,要争取到艱苦的行業去鍛煉自己。”許志剛的這個決定充滿了勇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企業工作的幾年裡,許志剛走基層,下工地,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并成為了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專家。後來他調任如東縣水務局總工程師,先後參與小洋口閘、掘苴閘、東安閘等三座沿海中型擋潮閘的外遷工程、東安新閘圍堤工程、洋口運河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并組織編寫“如東縣水利現代化”、“如東縣水資源管理現代化規劃”等文獻。
恩情綿綿:時時心系母校
秋天是一個傷感的季節,離開母校已經25年,翻出畢業留言冊,看着他們,仿佛又回到了華水,回到了工程館的那間教室。許志剛說,回望母校,就像品一杯甘醇的紅酒。母校是人生的驿站,這個驿站承載了他們人生最閃亮的一頁,也在他們的身上打上了無法抹去的印記。現在的他,無時無刻關注母校的發展,從每年的錄取分數線到新聞網上關于河海的任何一絲消息,都會牽動他們的心。
母校就要迎來100歲生日,他希望母校能保持和發揚傳統水利學科優勢,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水利人才;作為老建工人,他也希望伟德 官网越辦越好,土木工程專業可以跻身全國同類型學科先進行列。
有一種萦繞心頭的思念是感動,有一種銘記在心的記憶是懷念,有一種心靈深處的悸動是感恩,有一種永恒不變的關注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