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堯:土木院90級工民建專業

發布時間:2015-06-01

在“輸電鐵塔”尖上舞蹈的河海人

  【簡介】董建堯,中國電力顧問集團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在河海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習。

青蔥歲月 難以忘懷

  華東電力設計院在上海市,滬甯之間的距離由董建堯畢業時6小時的火車車程,到今天1個小時的高鐵車程,時空的距離越來越近,回母校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每一次回到母校,看到熟悉的工程館、水利館、科學館、圖書館……,他總是會情不自禁,熱血沸騰。畢竟這裡留下了4年最美好的青蔥歲月,這裡給了他一生用之不盡的知識财富,這裡是他人生起航的重要港口,這裡也是他引以為豪的感恩所在。
  董建堯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在河海大學度過,河海給予了他成長所需要的養分與力量,培養了他金子般的品質。董建堯在校期間曾擔任班級生活委員,把助人為樂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從此養成了細心觀察、體諒他人、敢于擔當、不怕吃苦的好習慣。同時,他還兼任河海大學校報特約記者,将教室内外、同學身邊以及學校裡發生的重大事件、趣聞樂事寫成新聞報道、特約紀實、散文小叙等題材,發表在河海大學報、南京日報、揚子晚報上,豐富了校園的生活,也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董建堯畢業後,長期在電力設計行業從事輸電線路結構設計和研究工作。因工作關系長期和電力、水利、港航、交通等部門進行工作上交流和合作,經常能碰到遍布在上述相關行業系統中的河海學子,因同為河海人而一下子拉近了距離,大家互相交流學校的信息,共同讨論學校的發展,共同祝願學校美好的未來。
  10周年、20周年,他們組織了全國同學回母校的聚會活動,與老師們交流、與同學們交流。師生重逢,感覺4年的時光和生活曆曆在目,猶在昨日。盡管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們已慢慢地蒼老,同學們也已經人到中年,但是對于母校的感情和思念卻愈加的強烈。

輸電塔尖 精彩舞步

  董建堯1994年畢業分配到華東電力設計院後,被安排在送變電處送電結構科從事輸電線路的結構設計工作。輸電線路結構設計不僅僅專業比較冷門,而且需要跋山涉水長期在野外工作,十分艱苦。但是他勤勤懇懇、愛崗敬業、毫無怨言,在業務上勇于開拓、善于總結、追求創新,很快成為了設計院的骨幹。他遵循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積極學習有關标準規範和技術政策,認真做好每一個國内外大小工程的設計、咨詢工作,關心國内外的專業技術水平、發展現狀和趨勢。1999年被評上工程師,2004年被評上高級工程師,2006年起擔任主任工程師,2012年起擔任設計總工程師。董建堯目前已經成為一名在國内同行業中知名度較高的輸電線路結構專業的設計專家。
  董建堯自擔任主任工程師以來,帶領華東院輸電結構專業在大跨越設計、鋼管塔設計、标準化設計等方面處于行業内的領先地位。2000年~2008年期間,董建堯将鋼管塔結構成功應用于500kV及以上常規線路和大跨越工程中,尤其是主持完成了高277米1000kV皖電東送工程長江大跨越雙回路跨江方案,并在500kV練塘~泗泾輸電線路中首次将Q460C高強度鋼管和對焊形式的鍛造法蘭用于鋼管塔,極大提高了輸電線路鋼管塔的設計水平。在2008年至2011年間,為解決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巨大的鋼管塔産能缺口,董建堯主持開展了卓有成效的鋼管塔标準化設計研究工作,通過廣泛調研及試驗研究,完成了包括鋼管系列規格庫、标準化插闆圖以及對焊形式鍛造法蘭、典型節點連接設計等一系列的鋼管塔标準化成果,極大地提高了鋼管塔設計效率、成品質量和标準化率,節約焊接工作量達30%以上,解決了皖電東送工程鋼管塔的加工産能問題。該成果已成功應用于皖電東送淮南—浙北—上海工程的鋼管塔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
  董建堯在20年的工作中,主要參與完成的工程項目多達20餘項,很多項目在當時開創了輸電線路結構設計的先例和典範,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重大工程優秀設計獎勵。例如±500kV三峽—常州直流輸電工程蕪湖長江大跨越、500kV滁州—馬鞍山長江大跨越、±800kV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吉陽長江大跨越、1000kV淮南—浙北—上海荻港長江大跨越等一系列的大跨越工程。首次應用了10.9級大直徑熱鍍鋅高強度螺栓并提出了8.8級以上高強度螺栓的原材料選擇标準,首次應用了大直徑薄壁圓型井筒用作垂直電梯的維護結構。而蕪湖長江大跨越工程獲建設部全國優秀設計銀獎和電力行業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向—上線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董建堯不僅在工程設計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上同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了《鋼管塔結構在500kV馬鞍山大跨越工程中的應用》、《鋼管塔對焊鍛造法蘭的設計研究》、《特高壓輸電線路鋼管塔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科技項目,其中2項獲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董建堯作為主要完成人或參與完成人,取得了31餘項創新型實用發明專利。他先後主持主編和參與編寫了《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範》(GB 50545)、《高聳結構設計規範》(GB 50135)、《架空輸電線路鋼管塔設計技術規定》(DL/T 5254)、《輸電線路鋼管塔加工技術規程》(Q/GDW 391)等16項國家标準、行業标準和企業标準。董建堯還參與主編完成了《交流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手冊》(設計篇)、《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通用設計》(500kV輸電線路部分、1000kV輸電線路部分)等專著。他先後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武漢大學學報》、《特種結構》、《華東電力》、《電力建設》、《電力勘測設計》等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董建堯目前還兼任着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聳結構專委會委員和中國鋼結構協會塔桅鋼結構分會理事等社會職務,為行業内的技術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2年11月始,董建堯服從組織安排,被委以重任,擔任淮南—南京—上海1000kV特高壓輸電線路蘇通長江大跨越工程的設計總工程師。該工程技術難度大,水文地質條件複雜,需要在蘇通長江大橋上遊寬約5公裡的長江黃金水道兩側水中修建兩座高達460米的輸電跨江高塔,這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董建堯根據工程規模、場地條件和結構特點,帶領項目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四組合鋼管柱塔、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結構等多種結構方案進行經濟技術比較,帶領團隊相應開展長江工程段水文分析、河勢分析、模型試驗、沖刷試驗、河床演變、船撞标準、實船試驗、通航評估等多項涉水、涉航專題研究,并開展風洞試驗、風振響應、體型系數、節點設計、組合管受力特性、以及跨越塔上部結構—基礎—地基協同工作振動分析研究等結構專題研究。該項目建成後将成為世界上最高的輸電鐵塔,也将刷新一系列的世界之最并填補相應的技術空白。
  20年風雨兼程,20年兢兢業業。董建堯在輸電線路結構專業領域不懈推動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為提高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把光明送到千家萬戶,在“輸電鐵塔”尖上舞出了精彩的人生。

難忘河海 三寸春晖

  四年學子心,難忘河海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值此河海建校100周年之際,衷心祝願河海母校蒸蒸日上、土木院桃李天下,也希望河海學子們用自己的行動和能力回報母校、感恩河海。

Baidu
sogou